畦灌(borderirrigation)是指在田间筑起田埂,将田块分割成许多狭长地块――畦田,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放入畦中,畦中水流以薄层水流向前移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层,这种灌水方法称为畦灌。
简介
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水流在畦田上形成薄水层,借重力作用沿畦长方向流动并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
畦灌根据地形分类
畦田通常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布置,这种沿地面坡度布置的畦田,即顺坡向布置,叫顺畦。顺畦水流条件好,适于地面坡度为0.001~0.003的畦田。
在地形平坦地区,有时也采用平行等高线方向布置的畦田,即横坡向布置,称为横畦。因水流条件较差,横畦畦田一般较短。
畦灌使用作物
畦灌适宜
小麦、谷子、花生等窄行距、密植作物,在蔬菜、牧草和苗圃的灌溉中也常采用。
畦灌技术要素
畦田规格受供水情况、土壤质地、地形坡度、土地平整等状况的影响。
畦田灌水技术要素包括:畦田规格、入畦单宽流量、灌水时间它们的选择对保证适时适量灌水、湿度均匀一致十分重要。
畦田规格
(1)畦田长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土壤透水性、入畦流量及土地平整程度。
当土壤透水性强、地面坡度小且土地平整差、入畦流量小(如井水)时,畦田长度宜短些;反之,畦田宜长些。
畦田愈长,则灌水定额愈大,土地平整工作量愈大,灌水质量愈难以掌握。
我国大部分渠灌区畦田长度在30~100m。在井灌区,由于水源流量所限,畦长一般较短,通常为20~30m左右。
(2)畦田宽度:与地形、土壤、入畦流量大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机械耕作的要求。
在土壤透水性好、地面坡度大、土地平整差时,畦田宽度宜小些,反之宜大些。通常畦愈宽,灌水定额愈大,灌水质量愈难掌握。
畦宽应按照当地农机具宽度的整倍数确定。畦田宽度一般为2~3m,最大不超过4m。
(3)畦埂高度:一般为10~15cm,以不跑水为宜。畦埂做到不跑水,是畦灌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田间临时输水沟的沟深约15cm,输水沟顶宽多为30cm左右,通常用半挖半填断面。
单宽流量
是指每米畦宽入畦流量,常用单位为L/sm。入畦单宽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地面坡度及土壤透水性。地面坡度小,土壤透水性大,入畦单宽流量要大一些;反之,入畦单宽流量要小些。一般根据土壤质地确定入畦单宽流量,其标准为:轻质土2~4L/s m, 重质土1~3L/sm。
入畦单宽流量的大小及土壤的渗水能力决定着灌水的均匀性,不合理的流量常使得畦首与畦尾所入渗的水量出现较大的差异。如当流量较小时,有时甚至水层还未抵达末端,应灌水量即已大部分渗入首端和中部;而当流量较大时,则可能导致畦田尾端水层停留时间过长,而使入渗水量过大。
3、灌水时间:为了获得较为均匀的灌溉效果,实践中根据经验采用所谓“六成(或七成、八成、九成)改畦”的方法控制放入畦田中的水量,即当水流流到畦长的六成(或七成、八成、九成)时,便停止向畦田灌水具体成数需根据坡度、土壤透水性、灌水定额等参数确定,如在土地不平、坡度小、透水性强、灌水定额大的地块常采用九成改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