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群结构亦称“畜组结构”或“畜群构成”。指在某种畜群总头数中,按性别、年龄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划分的畜组在畜群中所占的比重。一个畜群通常包括基本母畜、种公畜、仔幼畜、后备畜、育肥畜等畜组。其中,基本母畜组是整个畜群的基础,其比重的大小决定畜群再生产的能力。畜群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畜群的更新和周转速度。
由畜群中各
畜组的比例所反映的
畜群组成状况。划分畜组是根据一定目的进行的,其标准主要有牲畜的性别、畜龄、用途等。牲畜个体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其中有些是属于与生产成果、管理要求有密切联系的重要的经济性能上的差异,如提供
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的不同,繁殖能力的大小,对于
饲料、畜舍、
劳力等的不同要求等等。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组可以做到将在主要经济性能上相似的牲畜合为一组,以区别于其他牲畜。这就舍去了次要差异,而将牲畜个体间的重要差异集中表现为畜组间的差异,从而使畜群组成状况得到系统、清晰的反映。
划分畜组采用的具体标准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按畜龄分组,一般幼马是以年龄分组,幼
猪则以月龄分组,幼
鸡则以周龄分组。而育肥猪的分组有的是按月,有的是按双月,也有的按更长或更短的时间分组。又如成年繁殖母猪有的不分组,有的则细分为基础母猪、检定母猪、一次产仔母猪。有的把品种当作分组的标准,有的则不重视品种差异,将不同品种混合编群,一起分组。一般是管理要求越高,生产单位的规模越大,分组越细。反映大范围的、地区的畜群结构,分组标准就不需要很细。
畜群结构受很多因素影响。某一畜组在畜群中的比重由影响本畜组和其他畜组规模的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如基础母畜在畜群中的比重,一方面决定于影响母畜规模的因素,如繁殖率,要求畜群发展的速度,是否出售或外购仔畜,以及母畜除繁殖外是否还提供产品等;另一方面,还决定于影响其他畜组规模的因素,如母畜淘汰率是影响后备畜组规模的因素,育成期及育肥期的长短是影响幼畜组、育肥组规模的因素,是否
人工授精影响公畜组的规模等。畜群结构因条件改变而不断变化。专业化的发展将导致各生产单位的畜群结构趋向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