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画素梅一枝,共画八十一朵梅花,把画挂在墙上,每天用红笔涂一朵,涂完,便是冬尽春来了。明朝刘侗《
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不过这种方法多在文人雅士中流行,一些茶馆酒市也张贴这样的图画。在一般百姓中,则是画圈圈的,就是在一张纸上印上九九八十一个圆圈,写好日期,每天依序在一个圆圈里记下天气好坏。如果是阴天就把上半个圆圈涂黑,晴天就把下半个圆圈涂黑,下雪则在当中点一点。按照“上点天阴下点晴,左风右雨雪当中。九九八一全画尽,花草萌芽起春风。”的口诀逐日填染,以从“九九”的阴晴雨雪变化来预测来年农作物的丰歉。
在《帝京景物略》里,也提到了这种“
九九消寒图”。明代,官府司礼监还印制了“九九消寒诗图”,每九天四句诗从“一九初寒方是冬”迄至“日月星辰不住忙”为止。过去,市上专门有卖刻印的消寒图,两边印着一副对联,写道:“但看图中梅黑黑,便是门外草青青。”九九数完,就已经是第二年春分,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了。
不少节令风俗,往往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连在一起。像清明节和介子推,
端午节和
屈原,
重阳节和
陶渊明等,有些是古籍上有记载的,有些只是中国民间传说,是百姓附会以纪念这些人物的。据说,消寒图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第一个画出来的。他被元朝统治者关在北京的监狱里,制作了这种图,以后就风行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