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是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编著,200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该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电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科技人员参考。
该教材的编写工作由于歆杰、朱桂萍和陆文娟完成。具体编写分工如下:于歆杰编写了第1、2、4章,朱桂萍编写了第5、6章,陆文娟编写了第3章,全书由于歆杰统稿。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教学组坚持的教学讨论对该教材框架的形成起到了作用,学生反馈也是作者编写工作中的信息来源。该书由清华大学肖达川教授作序。全书由清华大学郑君里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龚绍文教授审阅,对该书初稿提出了修改意见。汪蕙教授、邓丽曼副教授和邹开颜编辑。在新模式教学实施阶段和该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教学组全体同仁的帮助,博士生唱亮、许军、杨钰和邵冲对书稿进行了校读。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电阻电路,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非线性电阻电路,一阶电路,二阶电路,阶跃响应,冲激响应,卷积积分,相量法,阻抗与导纳,频率响应,滤波器,谐振,有互感的电路,变压器和三相电路等。另有5个附录,分别介绍电路基本概念的引入,电路图论的基础知识,常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的求解,复数和正弦量以及傅里叶级数。该书各章末都附有习题,可配合授课选用。最后给出了部分习题答案。
(3) 注意到该课程具有从数学、物理向工程实践过渡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和训练工程观点。以Y-Δ变换、电源等效变换以及互感去耦等问题为载体,加强等效观点的训练;以二极管多种分段线性模型和各类变压器模型为例,介绍近似简化的分析方法;从MOSFET到运算放大器以及二端口网络的讨论充分体现了模块化的抽象观点。
(4)认识到构成电路的目的是解决信号处理与能量处理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加强应用实例分析。选择以通信、信号处理、电力系统等领域为背景的应用例子展开讨论,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兼顾分立与集成、模拟与数字、无源与有源元件、二端与多端元件、受控源与开关、线性与非线性、能量处理与信号处理等多种矛盾,试图从对比中认识事物的规律,以统一的理念来观察问题,从而适应当代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