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信号
电视信号中除了图像信号以外还包括同步信号
电视信号(diàn shì xìn hào),是指电视信号中除了图像信号以外,还包括同步信号。所谓同步是指摄像端(发送端)的行、场扫描步调要与显像端(接收端)扫描步调完全一致,即要求同频率、同相位才能得到一幅稳定的画面。一帧电视信号称为一个全电视信号,它又由奇数场行信号和偶数场行信号顺序构成。
简介
地面接收
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以下简称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是指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的天线、高频头、接收机及编码、解码器等设施。
黑白电视信号
电视传送图像的原理示意图:
电视是采用动画的视觉原理构造而成的,其基本原理为顺序扫描和传输图像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同步再现。电视图像扫描是由隔行扫描组成场,由场组成帧,一帧为一幅图像。定义每秒钟扫多少帧为帧频;每秒钟扫描多少场为场频;每秒钟扫描多少行为行频。
彩色电视信号
黑白电视只传送一个反映景物亮度的电信号就行了,而彩色电视除了传送亮度信号以外还要传送色度信号。所谓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的兼容是指黑白电视机接收彩色电视信号时能够产生相应的黑白图像;而彩色电视机在接收黑白电视信号时也能产生相应的黑白电视图像。也即电视台发射一种彩色电视信号,黑白和彩色电视都能正常工作。
全电视信号
电视信号中除了图像信号以外,还包括同步信号。所谓同步是指摄像端(发送端)的行、场扫描步调要与显像端(接收端)扫描步调完全一致,即要求同频率、同相位才能得到一幅稳定的画面。一帧电视信号称为一个全电视信号,它又由奇数场行信号和偶数场行信号顺序构成。
发展
全电视信号波形在全球范围内,2009年,美国数字电视信号完全取代模拟电视信号;2011年,日本成为第一个完全转到数字电视的亚洲国家;欧盟委员会将2012年定为欧盟完成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最后期限。
2013年12月10日,澳大利亚黑白电视模拟转播信号全部关闭,模拟电视转播信号向数字电视信号的转变,是“近40年前首次引入彩色电视以来,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
制式分类
所谓制式,就是电视台和电视机共同实行的一种处理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技术标准,只有技术标准一样,才能够实现电视机的信号正常接受。犹如家里的电源插座和插头,规格一样才能插在一起,中国的插头就不能插在英国规格的电源插座里,只有制式一样,才能顺利对接。
电视节目的视频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由视频模拟数据和视频同步数据构成,用于接收端正确地显示图像。信号的细节取决于应用的视频标准或者“制式”——SC(美国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TelevisionStandardsCommittee)、PAL(逐行倒相,PhaseAlternateLine)以及SECAM(顺序传送与存储彩色电视系统,法国采用的一种电视制式,SEquentialCouleurAvecMemoire)。
NTSC
NTSC(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制是最早的彩电制式,1952年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制订。它采用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式,故也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西半球国家以及中国的台湾、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均采用这种制式。其优点是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
SECAM
SECAM制,SECAM是法文的缩写,意为顺序传送彩色信号与存储恢复彩色信号制,是由法国在1956年提出、1966年制订的一种彩电制式。它克服了NTSC制式相位失真的缺点,采用时间分隔法来传送两个色差信号。使用SECAM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法国、东欧和中东一带。其优点是在三种制式中受传输中的多径接收的影响最小,色彩最好。
PAL
PhaseAlternationLine制,它是当时的西德在1962年制订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也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其优点是对相位偏差不敏感,并在传输中受多径接收而出现重影彩色的影响较小,是最成功的一种彩电制式,但电视机电路和广播设备比较复杂。
准确标识一种电视制式,是由彩电制式+/+黑白制式而成,如我国内地采用的是PAL/D、K制,香港采用PAL/I制。内地和香港虽然彩电制式一样,但由于黑白制式不一样,所以还是不能完全兼容接收,用内地电视机看香港电视,伴音是噪声,图像也有一些干扰,像调谐不准的样子。
电视的制式,是从拍摄记录节目信号时就开始的。所以,电视台录像带录像机、影碟片、影碟机也都是有制式的。过去,我们的电视机只能有一种制式,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电视机的主电路芯片可以做得很小,为了接收方便,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研制生产了全制式彩电,就是什么制式的电视信号都能接收和播放,并且能自动判断制式自动切换电路。
发射与接收模式
参考资料
电视信号的发射模式.电子网.2011-10-07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6 10:4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