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学报》是1979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电子科学学刊》,月刊,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办刊历史
1979年,《电子科学学刊》创刊。
2001年,更名为《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1年,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4年10月,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十五届电路与系统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11月,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
2015年10月24日,《电子与信息学报》第七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长沙成功召开。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电子与信息学报》设有论文、学术讨论、综述和简报等栏目。
主要刊登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技成果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成果,重点报道领域包括:雷达技术、通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定位与导航、电子对抗、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子与信息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等。
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国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院校师生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等。
编委成员
根据2018年3月《电子与信息学报》官网显示,第七届学报编委会拥有33位顾问及90位委员。
顾问:贲德、陈鲸、陈志杰、褚君浩、范滇元、方滨兴、方家熊、郭光灿、郝跃、黄培康、黄维、姜景山、金亚秋、李树深、刘盛纲、刘永坦、刘韵洁、吕跃广、毛二可、牛憨笨、王阳元、吴培亨、徐宗本、许宁生、许祖彦、于全、张履谦、张明高、张乃通、张锡祥、郑有炓、周炳琨、朱中梁
委员:安建平、鲍景富、蔡跃明、曹治国、陈后金、陈钱、邓云凯、丁赤飚、范九伦、方广有、方素娟、方旭明、冯登国、符方伟、盖伟新、何晨、何子述、洪伟、胡波、胡卫东、黄海宁、黄卡玛、贾春福、焦李成、金飚兵、金晨辉、赖剑煌、李斌、李春升、李建东、李少谦、李卫平、林涛、刘陈、刘宏伟、刘琚、柳晓鸣、龙腾、罗武、马建国、毛军发、毛志刚、苗夺谦、聂在平、钱志鸿、邱天爽、任品毅、沈继忠、施荣华、时龙兴、唐祯安、万显荣、汪鹏君、王春华、王飞雪、王钢、王丽娜、王琳、王汝言、王文博、王岩飞、王志华、韦岗、文成林、吴文玲、夏善红、许进、严晓浪、杨海钢、杨华中、杨健、杨义先、叶甜春、殷勤业、尤肖虎、曾晓洋、曾孝平、张朝柱、张宏科、张怀武、张群飞、张晓林、张艳宁、章毓晋、赵鹤鸣、赵建业、周建江、周一宇、周志华、朱洪波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根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电子与信息学报》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EI
工程索引(美)(2016)、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录。
研究发表
根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电子与信息学报》出版文献量为10286篇。
影响因子
根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电子与信息学报》总被下载1700485次、总被引8399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846、(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411。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显示,《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影响因子为1.3,载文量为8998,被引量为64385,下载量为461016。2015年影响因子排名为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第584名;无线电电子学与电信技术(139种)第8名。
荣誉表彰
2013年,获“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2014年,获“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及“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2015年,入选2014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文化传统
《电子与信息学报》发扬学术民主, 提倡学术讨论,促进中国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为中国四个现代化服务。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