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立于2009年1月,依托单位为
电子科技大学和
四川省电力公司下属单位-四川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由
四川省科技厅批准建立。
机构简介
实验室现有固定工作人员40名,其中教授5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其中博导7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12人、工程师8人、博士后3人、博士生11人、硕士生60余人。在固定工作人员中,22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总人数的55%,其中,有3人在海外取得学位,另有5名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博士毕业学校有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加拿大University of Toronto、澳大利亚Wollongong University等世界知名大学和国内著名大学如四川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中科院、
电子科技大学等。3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共有23人,占总人数的58%。有3名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两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1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机构特色
总之,实验室目前有一支学源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和学术梯队,在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这一多学科融合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2、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的高速通信基础技术方向;
(2)电力系统广域安全防御与广域动态安全监控基本理论与技术方向;
(3)电力系统广域信息管理及信息安全技术方向(电力信息化及信息安全技术方向)
3、实验室拥有的科研条件
实验室用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结合
电子科技大学在测量领域和网络通信领域的支撑实验室体系,实验室现有固定资产近4000万元,专业实验用房1250平方米,具备网络互连、接入方便。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拥有本学科领域的图书资料近200多万册。
四川省电力公司图书资料室具有电力领域的资料图书近10万册。实验室资料室现有各类书刊100多种,并有各类
网络期刊数据库,可以接入期刊达2000多种,图书资料约8.8万册。
本实验室主要由两个分室构成:设在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力系统厂站仿真实验室和设在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的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通信和测量测试领域的学科优势和学科平台作为本实验室的学术研究支撑体系,
四川省电力公司下属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的各实验室作为本实验室的工程支撑体系。
实验室主要的试验平台有:由RTDS和PMU组成的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试验平台、主要由WDT-III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和中国电力试验研究院开发的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6.2、电力系统微机监控试验台组成电力系统厂站仿真实验平台和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通信和测量测试领域的学科优势和学科平台作为本实验室的学术研究支撑体系。
4、实验室科研成果
(1)便携式PMU
本成果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广域测量与控制学领域。针对目前已有的PMU装置体积大、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以及现有的PMU装置在同步时钟上过于依赖GPS信号,精度不高,影响到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等问题,结合当前仪器学科的新技术和
广域测量系统的现状,研制一种高集成化、高采样率、支持多种同步时间方式的便携式PMU装置。该装置分为同步时钟模块、线路相量测量模块、发电机内电势测量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2)杂散电流同步测试仪
本成果属于同步测试技术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针对目前石油天然气行业埋地管线阴极保护系统监测的需求,通过引入GPS卫星信号做时间同步触发信号,测量管线与土壤之间的电位差并记录存储有关数据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阴极保护的同步监测和计算机辅助分析。
(3)面向 GE F35的协议解析与通信测试系统
本成果属于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的应用。针对多F35馈线保护设备的信息处理和通信问题,以为变电站综合信息监控系统提供依据为目的,采用了面向对象思想以及多线、网络报文通信等技术,设计了支持IEC61850协议栈以及MODBUS通信协议栈的综合信息处理软件。
(4)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监控系统软件开发
本成果属于监测算法在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领域中的应用。针对电网互联过程中主干联络线存在的低频振荡问题,通过改进现有的Prony算法和Hilbert-Huang算法,实现PMU实时测量信息的连续处理,并能给出其时频信息,以及非线性能量谱信息、模态信息和阻尼信息,并能跟踪运行中的电力系统模态的动态变化。探索在多点PMU测量数据情况下,根据各点PMU信息分析
电力系统振荡情况,特别是区间振荡情况,并给出振荡源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