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克氏孢子丝菌(
学名:Sporothrix schenckii)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温感二形性真菌,也是Sporothrix
属的唯一物种。申克氏孢子丝菌是引起
孢子丝菌病的唯一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自土壤、腐木及植物表面可分离出本菌。申克氏孢子丝菌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感染人,可引起皮肤、皮下发生慢性结节性或溃疡性为特点的孢子丝菌病。也可侵犯肺、胃肠道、骨及
中枢神经系统。病原菌通过血流播散,引起全身皮肤出现结节、脓肿。
申克氏孢子丝菌是一种二形的真菌,在组织中和在37℃培养时生长成
酵母形态,但在30℃培养时则生长成丝状真菌。在30℃培养时,它能形成纤细、有横隔的分支菌丝,在短的支持菌丝上或直接在主菌丝的边上长出卵圆形的台轴
分生孢子(sympodu—loconidia)。在脓汁中很难用显微镜找到此菌。在组织中有特征性的形态是类似长形酵母的细胞,有时候被描绘为“雪茄形”,长2-10/μm,宽1-3μm。
此菌在所有常用的实验室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但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比在液体中更为丰盛。麦芽糖能促进生长。在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上的生长也良好,特征性的棕黑色色素也看得最清楚。
在马铃薯斜面上于30℃培养时,第二天便出现带白色的丝状小菌落,以后逐渐增大和变黑,直到最后几乎成了黑色为止。菌落的表面呈羊毛状,这是因为有好气的短菌丝的缘故。年老的培养物的表面有皱纹和卷曲。
在mycobiotic琼脂上的生长与马铃薯上的生长相似,但菌落保持白色,而且粘附得很紧,因为菌丝体能深入到培养基里去。明胶缓慢地被液化,生长大多靠近表面,但沿穿刺线出现刺样的生长,表面生长可能有点变黑。Loeffler氏血清培养基在菌落下面稍凹陷,但不出现全面的液化。
申克氏孢子丝菌是死的植物材料例如沼泽泥炭藓上常见的腐生菌,因此大多数病人是林业工作者、花匠和摆弄在地下潮湿条件下存放的撑木的矿工们。
分生孢子在土壤中也常见。此菌通过皮肤伤口而侵入,通常的侵入部位是手、脚和头部。马和狗比别的动物受感染得更多。病变开始时是一个带红色小结节,可能淌出稀薄的浆液脓性液体。然后感染经淋巴管道而扩散。沿着这些管道形成了小结节,结节溃破出表面,排出淡黄色的粘稠脓汁。淋巴结也肿大。腿的皮下组织可能因淋巴液的积聚而增厚,淋巴管道中的病变限制了淋巴液返回到全身淋巴循环去。病变散播到别的组织去,在马是罕见的,但有时候可见于狗。
对抗感染的应答,既有体液的也有细胞介导的。在感染过程中,对抗酵母型的凝集素上升了。大约50%的病例有
补体结合抗体。抗体效价的迅速上升表示预后良好。老的液体培养物的滤液(孢子丝菌素——sporolrichin)可使病畜产生特异性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使用萤光抗体技术和PAS染色方法,能最清楚地在组织和脓汁中看到申克氏孢子丝菌的微小、球形和雪茄状的酵母体。这些方法是快速的,但是必须有标本在脑心浸剂或mycobiotic琼脂斜面上于37℃和30℃或室温培养的培养物的支持。典型菌落大约在一周后可以见到——起先是白色和光洁的, 以后变成棕色。酵母型是在37℃培养时产生的,这使申克氏孢子丝菌与由其他孢子丝菌引起的感染区别开,后者偶然也曾在人的皮下组织中引起病变。
建议用静脉注射或口服碘化钾来治疗病马,但常发生治疗失败。也曾建议用
灰黄霉素来治疗病马。
两性霉素B对人的病例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