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祖上村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新生社区下辖村
田祖上村,位于龙岗街道西北部,距街道办事处2千米。与杨梅冈村、仙人岭村、车村等相邻。始建于清代,刘姓从广东嘉应州輋坑(今梅州兴宁畲江)迁至此地。因刘姓迁至此地时开基种田而取名田祖上村。现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在原地重建。
清朝,属归善县。1912年,属惠阳县。1949年10月,属惠阳县第二区;1951年11月,属第三区;1957年12月,属龙岗乡;1958年11月,属宝安县龙岗公社;1979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龙岗公社;1983年7月,属龙岗区;1986年10月,属龙岗镇:1993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2004年,属龙岗街道新生社区。
世居村民主要为刘姓、黄姓。刘姓先祖刘昌文于清代率族人从嘉应州輋坑(今梅州兴宁雷江)迁至此地。黄姓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今龙岗五联社区迁移至此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530人,其中男性260人,女性270人;80岁以上18人,最年长者92(女);实际在村人口40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20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20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50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法国。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传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花生、荔枝、龙眼、南华李等。改革开放后,引进“三来一补”企业,集体经济开始转型,主要生产电子、五金等高新产品。现集体经济以工商业、物业管理、厂房出租为主,个人以私宅出租、务工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传统节庆食品有十月朝的橄耙、冬至的萝卜茶果等。盐龙大道、新生路、新城路、锦安路经过该村。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电,80年代初通电话。80年代末通自来水,90年代末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互联网。村中有篮球场和田文化活动中心及2个休闲小花园。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存14座。代表性民居田丰世居,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为姓所建。正面朝南偏东20度,正门额上镌刻“田丰世居”。面阔126米,进深83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有房间78间,皆为单元式平房,围前有宽39.2米的月池和宽12.6米的禾坪。围后宽6.9米的前天街,天街两端有券门通向世居外。隔前天街与世居正门相对的是祠堂。东北角有一角楼保存尚好,角楼高5层,木制楼梯已经朽烂,不能攀登。20世纪80年代中期、村民陆续从围中搬出,现部分房屋已破旧,部分保存较好的房屋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刘氏宗祠在田丰世居内,始建于清代,2015年初翻新。三进三开间二堂二横门,后堂有根牌位。村中有1口古井,现井口已封。每年正月初一,村民带着祭品到祠堂祭祖,在祠堂门口燃放爆竹。每年重阳期间,由村里5织村民祭祖。村民至今传承着武术和舞麒麟(舞被单)的技艺。武术形成于清代中期,主要用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村民以生产农具或生活用具如扁担、木棍、锄头、长木板凳等为武器,自创武术套路,今发展有刀、枪、剑、戟、飞耙、棍以及掌、拳、舰等套路。村中有武术队,在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中表演。每年正月十五举行舞麒麟(舞被单)活动,上年新娶的媳妇、添男丁的媳妇和婆婆相互配合,组成舞被单队伍,在村中较年长的妇女主持下,舞动自家的花被单,走村过巷,热闹非凡。
代表性人物:刘浒山(1964一),研究生学历,历任龙岗镇副镇长、龙岗区贸工局副局长、龙岗区文联专职副主席。张荫青(1966一),龙岗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曾作为深圳市龙岗区迎办大运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办公室主任组织大运会筹备工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8 00:2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