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垱村
洋里乡下辖村
田垱村,位于洋里乡东南约15公里处,东面与廷洋村接壤,西面是金田村,南接白沙镇村,北面是大名鼎鼎的田垱茶场。全村有耕地1846亩,山地11500亩,人口1730人,430户。
田垱桃花林
田挡村有规模巨大的桃花林,500亩的桃树林到了桃花盛开的时节,漫山遍野是一片花的海洋。
田垱张氏宗祠
宗祠位于闽侯县洋里乡田垱村,离福州约六十多公里。宗祠始建于元代,清朝顺治年间张利民倡导重修,宗祠为单进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门式诚柱坐木架,四井杠梁,天井左右木构回廊,周围土筑风火墙,占地面积约八百平方米。
田垱张氏系张睦公后裔,十四世乾公,由古田迁闽侯县洋里乡,先迁张山坪后迁田 (原名玉田)。子孙兴旺,不断向外迁移发展。主要分布于福州市、台湾省,远至美国等,至今已繁衍三十一代,总人口近万人。
张利民故居
张利民(1598-1663年),字能因,闽侯县洋里乡田垱村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安微桐城知县。时值明未,“流寇”遍及江北,桐城首当其冲,几经征战,城乡荡为废墟,数百里不见人烟。由是,白天城门紧闭者数月,听闻新县令到任才开启城门。当时,县署吏役无几,士民大半避居外地,田粮赋税无以征收。“流  寇”近者七八十里,远者二三百里,城内参将陈某、通判邵某统兵无纪律,骄兵悍卒,殃及百姓。张利民到任时值张献忠来攻,张利民召集全城将士,盟誓抵抗,并悬赏收编队伍,制定战守法度,积极防御,造内城数十丈,浚环城深沟,昼夜守卫。城被困经年,恰适总兵黄德功、刘良佐合兵于鲍家岭,击退张军,桐城得以保全。张利民励精图治,百姓得以安居。随后,上司命追交赋税上供朝廷,张利民多次上书抚宪求免。在任三年,治行推为天下第一。崇祯末年,闯王进京,福王立于南京,张利民奉诏入朝,授户科给事中。未几,南都失守,唐王入闽称帝,复授利民兵科右给事中兼刑、工二科。廷议时局时,张利民条陈守御策略,转礼科左给事中。顺治二年(645年),南明政权升张利民为都给事中兼吏科左给事中,不久又升太常寺少卿。同年八月,唐王败于汀州,张利民遁人佛门,入雪峰崇圣禅寺为僧,自称田中和尚。鲁王至闽,以左迁都御史见召,张利民未赴任,数年后病逝。
张利民故居座落于田挡村旧堡后街,今田挡村50号。故居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很有特色的方形土楼式民居,当地人称为堡街。这里地理独特,景色优美。堡街呈长方形,南北向横排,长90米,宽55米。中间有一条3米宽卵石铺就的堡街贯通南北。两座木构楼阁式排楼隔堡街相向并排座落,周围以土筑堡墙,门前有石旗杆夹。堡墙较厚,约有3米宽,转角处建有嘹望楼。张利民故居位于堡街东侧,为其祖上所建。楼阁房与堡墙多已毁坏,现从排楼仅存的两间楼阁房测得:每间楼房宽3.1米,进深二间,计有8.6米,前后走廊分别为1.4米、1.7米;楼上高3.3米,楼下高2.7米。由此推算,每排楼阁房有25间左右。排楼建筑全用杉木,梁柱粗大,且不用一钉一铆,给人坚固厚实之感,但层楼较矮,光线较差。堡街排楼历经风霜,毁坏严重,1996年族人按原貌予以重建.
芹岩寺
又名大雄寺。田垱是明末太常寺少卿张利民的故乡,崇祯甲申(1644)国变,张利民出家为僧,自称田中和尚。民国《闽侯县志》有传。寺在田垱村西一公里的半山腰,坐北朝南,依山傍溪,就势而筑。沿溪而下,主要建筑有马仙殿、大士殿、大雄宝殿等。马仙殿始建于大元至顺元年(1330),为石构仿木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柱与梁架系花岗石构筑。殿正面阴刻“马氏真仙”,径约18厘米,上、下款分楷书阴刻,为“乾隆丙午年春秋吉日重修,闽邑弟子陈大拱喜拾”,字径9厘米。殿内神龛供奉三尊仙女像,据云是马、蒋、林氏三仙。
大士殿,又称观音阁,建于清康熙壬寅年(1662),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殿内保存一块带有“道光庚戊年”纪年的锚式铁磬,上铸铭文“芹岩大雄寺”。
大雄宝殿,又称福庆堂,据清《田挡张氏族渤》记载:“明天顺已卯,建福庆堂,重修马仙殿”。殿面阔三间,五楹进深,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大殿案桌上奉祀身官服的张利民彩塑座像。两旁墙壁木板上,还有清同治丁卯(1867)墨线勾勒的四大天王像,线条简洁,画工不俗。芹岩寺建筑自由灵活,沿溪依山于自然环境之中,构成一幅极为生动的“深山藏古寺”景观。
田垱茶场
1961年12月,在洋里乡的田挡村创办田垱茶场,经营土地5574亩,有茶山、油茶、山苍籽以及稻田。场里附属2个生产队。1979年该场划归福州市农工商联合企业
天湖顶
位于洋里乡田挡村,海拔高度1231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5 12:11
目录
概述
田垱桃花林
田垱张氏宗祠
张利民故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