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功论》是明代顾炎武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田功论
天下之大富有二:上曰耕,次曰牧。国亦然。秦杨以田农而甲一州;乌氏、桥姚以畜牧而比封君,此以家富也。弃颖栗而邰封,非子蕃息而秦胙,此以国富也。事有策之甚迂,为之甚难,而卒可以并天下之国,臣天下之人者莫耕若。尝读宋魏了翁疏,以为:“古人守边备塞,可以纾民力而老敌情,唯务农积谷为要道。”又言:“有屯田,有垦田。大兵之后,田多荒莱,诸路闲田当广行招诱,令人开垦,因可复业,则耕获之实效,往往多于屯田。盖并边之地,久荒不耕则谷贵,贵则民散,散则兵弱;必地辟耕广则谷贱,贱则人聚,聚则兵强。请无事屯田之虚名,而先计垦田之实利。募土豪之忠义者,官为给助,随便开垦,略计所耕可数千顷,明年此时便收地利,可食贱粟。况耕田之氓,又皆可用之兵,万一有警,家自为守,人自为战,比于仓卒遣戍,亦万不侔。无屯田之名,而有屯田之实;无养兵之费,而又可潜制骄悍之兵;不惟可以制虏,而又以防他盗之出入。不数年间,边备隐然,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愚以为此正今日之急务。夫承平之世,田各有主,今之中土,弥漫蒿莱,诚田主也疾力耕,不者籍而予新氓,不可使吾国有旷土,若是人必服,一易;屡丰之日,视粟为轻。今干戈相承,连年大饥,人多艰食,必劝于耕,二易;古之边屯多于沙碛,今则大河以南厥土涂泥。水田扬州,陆田颍寿,修羊杜之遗迹,复上元之旧屯,三易;久荒之后,地力未泄,粟必倍收,四易。然而有三难:大农告绌,出数十万金钱求利于四三年之后,一难;朝不能久任,人不甘独劳,蕲以数年之力专任一人,二难;天有旱涝,岁有丰凶,若何承矩之初年种稻,霜早不成,几于阻格,三难。愚请捐数十万金钱,予劝农之官,毋问其出入,而三年之后,以边粟之盈虚贵贱为殿最。此一人者,欲边粟之盈,必疾耕,必通商,必还定。安集边粟而盈,则物力丰,兵丁足,城圉坚,天子收不言利之利,而天下之大富积此矣。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明亡后改名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他一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权贵。后又参加抗清起义。多次拒绝清廷荐举。其研究学问、为文作诗,都主张经世致用。他的文章,内容充实,结构严密,且文情并茂。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痛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