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线路(传统电话用户接入线路)是从市话交换局测量室总配线架纵列起,经电缆进线室、管道或电缆通道、交换箱设备、配线电缆、分线盒设备、引入线或经过楼内暗配线至用户话机的线路,又称用户环路。
组成
用户线路[1]由主干电缆、配线电缆、用户引入线及其附属设备等组成。其中主干电缆最长,用户引入线最短。在一个电话网中,用户线数量很大,每对线路的利用率却很低。然而就中继系统而言,总是将交换局数量压到最少的程度,使局间中继系统的投资尽量减少,如此必然使每个交换局的服务范围扩大,增加了用户线的平均长度和投资。因此从整个电话网的经济性考虑,必须在局所数量和用户线路平均长度之间探求出最佳折衷方案。
用户线长度制约
用户线的长度受两个极限的制约:①信号极限。它视用户线连接的交换机制式而定,一般程控交换机允许的用户环路电阻可达到2000Ω(包括电话机电阻)。②用户电路的参考当量和传输衰耗的分配限值,当采用满足发送参考当量为3.0~12.0dB、接收参考当量为-5.5~3.0dB的标准话机时,传输损耗不得大于7.0dB。用户电路是指从用户电话机的送受话器至其接入交换局的交换点(包含馈电桥)的电路。
分区原则
用户线路的分区原则为:
①结合自然地形地势划分交换区界,避免用户线绕道迂回或穿越铁路、城墙、河流、湖泊、公园和宽阔绿化地带等。
②交换区分界线一般应在相邻两个局所的等距线上,交换区的形状尽可能近似矩形、梯形或正方形。
③用户密度的分布是分区的主要依据,用户稀疏的区域,局所容量不宜过大,避免不合理地增加用户线的长度。当服务区域超过最经济的交换区面积时,可采用多局制,缩短用户线的平均长度,以降低用户线路网投资。用户密集的地区,局所容量应尽可能增大,以避免全网局所数量增加而加大中继系统建设投资。
④分析各分区用户间话务量的流量流向,使通话关系密切的地区,尽量划在同一个汇接区内,以提高中继线的利用率。
⑤考虑电话网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尽量保持交换区的相对稳定,以减少线路改造的工作量和用户号码的变动。
配线方式
为了提高用户线调配的灵活性和通融性,常选用四种配线方式。①直接配线(又称直通配线),②复接配线,③补助配线(又称活接配线),④交接配线。后两种配线方式在电缆线路中间装有补助箱(或联络补助箱)或交接箱等接续设备,因此较前两种配线方式通融性大。但是不论哪一种配线方式,同一配线点的两对用户线之间的串音衰减应不小于70dB。
在用户线路不断发展过程中,有些地区在进一步扩建线路时会遇到困难,此时可采用用户线(环路)复用设备,以提高用户线的利用率,使原有的有限线对为更多的用户使用。
用户线路大量采用金属线对,但随着用户对通信要求的多样化,要求通信频带将越来越宽,不仅可采用双向复用技术,而且还可用光缆替代金属电缆,由光缆到路边逐步延伸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