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该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活力。 它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动高校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为促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2012年2月24日由四川大学发起,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在生物治疗领域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重点高校,就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研讨。确定了由四川大学牵头,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南开大学参与,组建“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按照“一个中心、五个平台”的整体构架建设,五个平台分别为前沿生物技术与疾病机理研究平台、基因与免疫治疗研究平台、干细胞与组织修复研究平台、靶向药物治疗研究平台和生物治疗临床前及临床转化研究平台。四所高校已就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模式、运行机制等达成并签了多个协议。中心已投入建设经费上亿元用于人才引进、科研用房改善和仪器
设备更新。
协同创新中心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等高级科研平台为依托,深入4所高校院所之间的合作协同,力求科研成果产业化、研究成果国际化。为我国在生物治疗领域创造更大的成果,并实地造福于百姓。
建立引领国际前沿的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和平台,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进行协同攻关,力争在国际前沿生物技术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抢占一批生物治疗与
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制高点,加强生物治疗与生物技术药研发的源头创新以及将前沿生物技术与基础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用于疾病治疗的产品或临床治疗手段形成重大成果,凝聚世界一流的学术队伍,构建协同创新模式和机制,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重点任务是在前沿生物技术与疾病机理研究、基因与免疫治疗研究、干细胞与组织修复研究、靶向药物治疗研究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大力提升我国在此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生物治疗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在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参与协同创新的研究团队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各自的研究特色并有很强的互补性。四川大学已建成了从基因发现与疾病分子机理研究等基础研究到
生物药物或生物治疗产品研发、中试生产、临床前研究与临床试验等一整套关键技术,并形成“技术链”,清华大学在结构生物学等前沿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重大疾病发病机理研究与干细胞方面、南开大学在免疫基因治疗基础研究方面等独具特色。在前期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协同创新,将进一步发挥各方优势和特色,抢占前沿生物技术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加强生物治疗与生物药研发的源头创新以及将前沿生物技术与基础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用于疾病治疗的产品或临床治疗手段形成,在前沿生物技术与疾病机理研究、基因与免疫治疗研究、干细胞与组织修复研究、靶向药物治疗研究和生物治疗临床转化研究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进一步引进及培养一流的学术队伍,完善构建协同创新模式和机制,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围绕重大疾病生物治疗的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引领国际前沿的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和平台,抢占前沿生物技术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加强生物治疗与生物药研发的源头创新以及将前沿生物技术与基础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用于疾病治疗的产品或临床治疗手段形成重大成果,建立世界一流的学术队伍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和机制。成为国际一流的重大疾病生物治疗研究的学术高地、创新中心、研发基地和产业引领阵地,大力提升我国在生物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为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促进我国生物治疗技术和药物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