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解性
材料在特定试验方法下在所规定时间内由细菌、藻类等微生物分解
生物分解性是指材料在特定试验方法下在所规定时间内由细菌、藻类等微生物分解,若能达到指定程度,则认为该材料具有“生物分解性”,测定材料是否具有生物分解性,必须指定分析方法和测定环境,特别要指定必要的生物分解度。
简介
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菌的代谢,是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处理过程,有机物的厌氧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产酸阶段:异氧菌把存在于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转化成水分子有机物(如有机酸,醇类等)和CO2,NH3,H2S等无机物;
产气阶段:甲烷菌将小分子有机物分解成甲烷和CO2、H20等,厌氧分解过程。
特点
(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物分解,不增加环境负荷,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普通塑料如常用的聚乙烯(如塑料袋)、聚丙烯(如塑料餐具)、聚酯(如饮料瓶)等不能生物降解,在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即卫生填埋条件下,普通塑料将存在上百年以上。而生物分解塑料在堆肥条件下几周内就可以完全分解,回归自然。
(2)大部分生物分解塑料来源于以阳光和二氧化碳为能源和碳源的可再生资源,如淀粉和纤维素等,通过生物技术将淀粉和纤维素转化成的聚合物。由于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生物催化的过程,不造成环境污染;生产出来的聚合物又可以被自然界的微生物完全降解。相对于普通塑料,生物塑料可降低30%—50%石油资源的消耗,减少我们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和水(植物光合作用将其变成淀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京都协议”执行,是“绿色奥运”理念的完美体现。
(3)生物分解塑料可以和有机废弃物(如厨余垃圾)一起堆肥处理,因此和一般塑料垃圾相比,省去了人工分拣的步骤,大大方便了垃圾收集和处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5 03:46
目录
概述
简介
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