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调节通常是指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涵养水分污染物净化、固定CO2营养循环、气候调节、有害生物的生物控制、灾害预防、防风困沙等,生态调节功能的评价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生态系统在不同的空间单元具有不同的生态调节功能,生态调节的功能大小是与空间相关的。对生态调节功能的认识与评价是区域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基础,并已成为当前区域生态评价与生态规划的前沿课题。研究生态调节功能与各空间单元的自然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之间的关系,无论对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研究,还是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
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这一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多功能性越来越凸显,其不仅生产农产品,还有保护自然、稳定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机能,即农业具有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之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并列“,更加突出了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提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使中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不同作物的种植制度、耕作方式、农药化肥施用方法、
灌溉制度等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相互组合共同形成的生态系统。控制农业
非点源污染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采取适当的农田管理方式,如农作物间作套种、少耕、免耕、喷滴灌、控制农药化肥的用量用法及施用时间等。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是从源头控制污染发生,通过优化种植制度、土壤合理耕作培肥、合理灌溉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可提高水体环境质量,保证农业稳产高产。指出建立植被缓冲带和湿地生态工程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生态调节措施,合理规划设计、优化结构和植物种类,可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
利用不同植被对土壤养分吸收能力的互补性和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截留、过滤能力,在农田与水体之间建立合理的林带或草地过滤带将农田与水体隔开,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地表和地下径流带来的非点源污染物。
在农田生态系统增加一些湿地面积,可以有效地消减农业非点源的污染负荷。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沼泽的系统,在一定长宽比、一定坡度的地块中,由土壤和填料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中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床体表面可种植芦苇或凤眼莲等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来实现污水的净化,如在表面种植芦苇则称芦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