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学(Eco-Hydraulic Engineering)简称生态水工学,是在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
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及技术方法的工程学。
生态水利工程学是在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对传统水利工程学的补充和完善,是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2003年董哲仁教授首先提出了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倡导生态水工学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他提出水利工程学要吸收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理论,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自学科创立以来,董哲仁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特别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机理、河流生态修复规划方法、河流健康定量评价方法、河湖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以及兼顾生态保护的水库调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生态水工学”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学科类词条;“生态水工学”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研究方向;依托成果影响力推动组建了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工学专委会;多年来持续为水利部的生态友好型水工程建设、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水系连通和生态流量保障等行业职能和中心工作提供有效理论方法技术支撑;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50余项,其中,全覆盖立体式河流生态廊道拟自然修复技术应用于山东、湖南、浙江等地区,水系生态连通规划方法应用于江苏、广东、山东、吉林等地区,城乡河湖三全三可水环境治理技术应用于湖北、北京、四川、河北等地区,河流生态修复适应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列入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并在水利部定点扶贫重庆巫溪以及浙江和广西等地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