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又称生态价,指某一生物对环境因子的
耐受范围,即其生态上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主要由该物种的
遗传特性决定。生态幅由生物种适应范围较窄的
环境因子(即
限制因子)所限制,并由生物临界期的耐性决定。例如,生物的繁殖期一般为临界期,这时某一生态因子的不足或过多,最易起限制作用,从而造成生物繁殖期的生态幅比营养期窄。生态幅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了生物的分布区,地球上几乎没有任何不同的生物的分布区是完全重叠。
释义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最低耐受值和一个最高耐受值(或称耐受下限和耐受上限),它们之间的范围称生态幅或生态价。对于同一
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生物的耐受范围是不同的,有些种精巧地适应于特定的一组条件,但对于环境条件的微小改变的适应性很脆弱;另外一些种则能忍受环境变化的广阔范围。没有一个种具有适应全部极端条件的能力。
生态幅原理
由
限制因子定律可知,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受诸多生态因子的限制。但受遗传因子的决定,每一树种均会通过内部的生理、形态、结构等特性变化来抵抗生态因子的制约(武吉华等,1989),以使自身能够在生态因子适宜的最高与最低限度范围内存活下去。这个最高与最低限度范围就是生物的生态幅度或生态阈。每种树木都有适于自身生存的生态阈值,超过
生态阈值极限,树木便无法生存下去,而生长在生态阈限边缘的物种,对环境限制因子的变化十分敏感,能最大限度地反映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
生物分类
生态学根据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即生态幅,对生物进行分类,如下:
广适性生物 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范围较广泛,这些种类就是所谓的广适性生物。
狭适性生物 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小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范围较狭窄,这些种类就是所谓的狭适性生物。
植物的生态幅
植物的生态幅受到相互影响的多种生态因子组合的综合作用。例如,美国生态学家Pianka E R(1978)指出,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生长与繁殖的最适湿度范围不相同;同理,植物生长与繁殖的最适温度范围也取决于湿度状况;温度与湿度过高或过低,植物的生态幅都较窄;中温与中湿结合时,植物的生态幅最宽。
植物的生态幅还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异性,表现为:
第一,不同植物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
第二,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
第三,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例如,植物在种子阶段的生态幅最宽,发芽时较窄,生长时变宽,以开花结果时最窄;
第四,同种植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生态幅在不同环境中也不相同。
生态幅反映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对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生态幅对植物的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依据植物对
非生物因子的生态幅宽度,可以解释一种植物不能分布在什么地方,但不能告诉我们该种植物将会分布在地方。这是因为植物的分布除了非生物因子的潜在影响之外,还受到
种间竞争等生物因子的影响。因此,可以把植物的分布区分为:生理分布区和生理最适分布区,生态分布区和生态最适分布区。
应用
生态幅原理对
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的野外采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树轮气候学研究中,野外采样应在环境因子限制地点进行合理选择,尤其要采集生态阈限边缘的树种,以求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树木生长点的局部环境差异(坡度、坡向、坡位、水系分布、土壤湿度、厚度及养分等)、植物生态群落状况(群落外貌、种类组成及优势树种、多度、盖度、遮蔽度、树间距、垂直分层现象)、
树龄差异、区域环境变迁及
自然灾害等都会引起非气候“噪音”。在
限制因子地点采样,可以避免非气候噪音的影响,以使用于交叉定年的树木年轮样品的共同特性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