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质量论是一种
医学伦理学观点。以人的体能和智能等必然素质的高低、优劣为依据,衡量生命对自身、他人和社会存在的价值。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进展,以及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出现的一种生命质量的价值观点和理论。
生命质量论根据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决策人口、环境、生态等政策提供广理论根据,为人们和医务人员控制人口的再生产而采取避孕、流产、节育、遗传咨询等行为提供了道德支持,以及对不同生命质量的病人而采取延续 、维持、缩短、结束其生命的方式提供了取舍标准。并引导医务人员在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中把追求生存质量作为主要的医学目标。但是,生命质量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评价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时,不单要看他的生命质量,而且还要看他的社会价值。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生命质量间然影响其生命价值,但有时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生命质量与社会价值不一定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