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意志
哲学概念
生存意志(will to live)一译“生命意志”。主张以意志的苦修来完善人的生存的哲学概念。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与康德的“善良意志”相对。前者视精神生活为意志冲动的结果,后者视精神生活为道德理性的表现。叔本华认为,意志是内心世界的构成原则和理解生存意义的根据,是人生充满罪恶、悲剧和痛苦的根源。人无法挣脱意志,只能消磨意志,苦修以达涅磐。叔本华是西方哲学史上把意志非理性化的重要代表,这一概念体现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核心,对反省欧洲的理性主义传统起重大作用。
该概念由.叔本华.所创,并在其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有完整、系统的阐述。
其核心思想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是生存下去的欲望,生存包含两个意思:“饮食”是为个体的生存,“男女”是为种族的生存。“生”是芸芸众生所具有的最本质,最原始的力量,人的作为“兽”的意义也在于此。
叔本华也在书中做了对生存意志的批判,认为这才是人类无尽痛苦的根源,因为生存意志根本无法得到真正满足,人只能追求到暂时的满足,满足后又会厌倦,而“追求”和“厌倦”都是痛苦的,这种思想奠定了叔氏悲观主义的基调。所以叔本华倡导扼杀生存意志,要克己,要禁欲,以达到能够感知“自在之物”的无上境界(其实他自己也说这是不可能的)。
该概念的提出与新一代哲学家批判纯粹理性的思想相符。其与尼采的权力意志构成了影响巨大的唯意志论
如果要在汉语中找一个字对应生存意志,“性”再好不过,中国古人很早就也提出了“食色性也”的观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05 21:2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