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效益
经济术语
生产资料效益指生产力物化形态因素的效益,即物化劳动消耗与成果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效益的提高意味着物化劳动的节约,也就是单位物力可以转化为更多的使用价值
内容
生产资料的价值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转移到新的使用价值中去,其价值量并不发生增加或减少的变化。但一般来说,在生产资料性质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效益提高了,单位生产资料就够与更多的活劳动结合,接受更多的活劳动的作用。活劳动即劳动者劳动力的支出,它创造价值,使社会财富从价值形态上增加。活劳动创造价值必须以同生产资料的结合为前提条件,而单位生产资料能够同更多的活劳动结合,就能提高其效益,使劳动者生产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创造出更多的新价值。例如,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实行三班制的工厂比实行一班制的工厂,吸引的劳动力要多,吸引的活劳动要多,因而生产资料的效益要更高。在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对物的节约要求,但在不同的社会里,这一要求的实现程度和形式都是不同的。在原始社会,这种要求是自觉的,是生存需要的客观反映,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这种要求是服务于剥削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满足其占有欲。生产过程中,他们一方面在追求物的节约,另一方面却造成物的极大浪费。这一点,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得更为严重和鲜明。社会主义社会则不然,由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存在和作用,社会不仅客观上要求提高生产资料效益即物的节约,而且能在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内持久地实现物的节约,这一节约最终都要服务于全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
生产资料活动本身包含着复杂的相互关联的许多方面,而不是仅仅表现在一个方面。因此,对生产资料效益必须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全面反映生产资料效益的指标体系。在工业企业,生产资料效益指标主要有,单位产品与生产资料消耗比率;单位产值与生产资料消耗价值比率;产品成本与生产资料消耗价值比率;企业利润与生产资料消耗价值比率;生产资料利用率;追求生产资料投资效益和回收期,等等。农业生产中,除要分析上述六个比率外,还应具体分析土地合理利用程度。在分析生产资料效益时,只要抓住制约生产资料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其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对比,是可以作出正确评价的。
提高
提高生产资料效益就是充分发挥生产力物的因素的作用。
很明显,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资料消耗量的减少或增加,都会影响生产资料效益的提高或降低。提高生产资料利用率,降低生产资料消耗量,要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第一,合理选择生产资料。生产资料选择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选择的生产资料实施后能否保证劳动力、劳动工具及劳动对象等生产诸要素之间的正确结合和协调动作。为实现这一原则,(1)要注意生产资料的先进性。先进的生产资料既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节约物质消耗,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又可以减少生产资料的无形损耗。(2)要从劳动力素质实际;水平出发。劳动力素质直接影响生产资料作用的发挥程度。企业选用的生产贤料水平往往超过劳动技术技能水平,因此,企业要积极做好劳动力培训工作,迅速提高劳动力素质。(3)要具体分析匹配条件。原料、机器设备、动力、运输机械是构成生产资料的四大要素,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离开任何一种因素,其他因素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电力供应不足,生产自动线效率就不会高。所以,对生产资料某一方面的选择必须注意是否具备匹配条件,否则难以产生高效益。(4)要注意管理水平的制约作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着生产资料作用的发挥程度。选择生产资料不顾及管理水平不行,但借口管理水平不高不选择先进的生产资料也不对。
第二,生产资料内部构成及组织要合理。生产资料内部要实现结构、规模、布局、时序合理化。比例失调必然影响生产资料效益的提高,导致物的浪费。从宏观上分析,生产资料在两大部类的分配比例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高速高效发展,影响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微观上分析,一个企业原料、机器设备、燃料动力、运输机械也要按比例构成。比例失调,例如动力不足,就会出现开工不足,原料、机器设备、运输机械闲置,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生产资料内部构成合理不仅要从量上实现,而且要从质上实现,即力求诸要素同步先进。多年来,我们对生产资料内部构成合理性的分析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当多的部门、企业还处于经验积累决定阶段,通过经验摸索形成的比例必然伴随着物质浪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付学费。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资料内部构成必须建立在模拟分析基础之上,形成主要的综合指标,保证基本比例关系协调。“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体系,原材料的库存积压等都影响生产资料内部的合理构成。分工协作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试图建立“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建庄园式生产体系,必然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我们在这方面有足以吸取的教训。
第三,要建立完整的科学的生产资料管理体系。对生产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对劳动者的管理和生产资料管理。对生产资料的管理旨在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作用。从微观上分析,一个企业必须做到:(1)对生产资料诸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礁定选择哪些,怎样匹配;(2)模拟分析生产资料诸方面的可供量和分配比例,以求合理使用生产资料,实现供需平衡;(3)掌握产品销售途径,进行市场预测,利用信息反馈,尽快实现商品的价值,使生产资料得到尽快补偿并及时调整生产方向;(4)实行综合利用和回收利用,治理三废,防止污染,把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分析;(5)要分析研究投资效益,选择最佳方案,并使之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只有把生产资料诸方面作为统一整体,实行科学管理才能较好地提高生产资料效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3 18:25
目录
概述
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