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理论
经济领域术语
生产要素理论是一种理论,经济学家配第曾在其经济著作选集中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信息介绍
经济学家配第在其经济著作选集中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生产要素二元论”,但实际上他已经将土地和劳动作为生产的两个要素。在此之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又将资本列为生产要素之一,并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的价格归根结底都分解成为这三个部分(即劳动、资本和土地)”,形成了“生产要素三元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将组织作为第四生产要素,与劳动、资本、土地共同构成“生产要素四元论”。后来的经济学家又将技术列为第五生产要素,从而将“生产四元素”提升到“生产五元素。”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徐寿波提出六种资源,即人力、财力、物力、运力、自然力和时力,被称为“生产要素六元论”。还有一些学者将信息归为第六要素,认为劳动、土地、资本、组织、技术、信息为生产的六要素。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生产要素理论如何变化和发展,一般都将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
两大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以基辛(D.B. Keesing)、凯南(P.B. Kenen)、舒尔茨(T.W. Schultz)为代表,对H-O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作了进一步扩展,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引入。
它通过对劳动力投资,提高其素质和技能,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
研究与开发学说
格鲁伯(W·Gruber)、维农(R·Vernon)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0 11:40
目录
概述
信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