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白釉
永乐窑创烧的白釉
甜白釉是白瓷的一种,创烧于明代永乐时期的景德镇官窑。
甜白釉介绍
永乐甜白釉:是明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这个名称出现的非常晚,并不是永乐当朝出现的。永乐白釉叫“甜白釉”跟一种东西有关,就是今天家里都有的白糖。16世纪前我国是没有白糖的,都是黑糖或者红糖。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白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说这个像白糖,而且有一种内心的感受“甜”从那时开始才叫“甜白釉”。瓷器上黄釉始于明永乐朝,即以铁为着色剂,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浅淡,釉面薄。
甜白釉碗
永乐甜白这种高质量白瓷的诞生,为青花、釉里红的彩绘作了很好的衬托。由于黄釉始于明永乐朝,即以铁为着色剂,所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比较后朝黄釉浅淡,黄釉釉面也比较薄。  此碗特点:胎薄如纸、光影照人 、釉色如玉、玲珑画花、黄釉绘制葡萄纹底款书永乐年四字制篆书款。
由于胎体很薄,使得这种高白度的釉格外莹润,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陶录》释为甜净之意,故名“甜白”。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珍贵。甜白釉瓷器以碗、盘、小壶、高足杯梅瓶最为多见,除此还有双耳瓶玉壶春瓶等。景德镇甜白釉的
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鉴定要点
1.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玉,无棕眼(一说对光斜视,可看到釉面满布极细的小孔,俗称“棕眼”,并呈现似乎难以觉察的橘皮纹,由于孔眼细小紧密,它们与釉内的微小气泡使光线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致使甜白釉成为既区别于历史上邢窑、定窑、德化窑、又不同于同时代及以后的景德镇白釉的一代绝品);
2.胎体极薄,能映见手指螺纹,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纹饰极精细,圆润流畅(仿品纤细而板滞),但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见;
3.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水绿色或灰黄的光泽),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釉表有细橘皮纹和少量缩釉点;
4.永乐甜白釉的纹饰一般刻于内壁和盏心,宣德白釉碗、盏则刻于外壁和底面,另外纹饰趋向繁多;
5.永乐甜白釉的釉层有厚薄之分,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露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器底不透光;
6.永乐甜白釉瓷品多数无款(一说永乐的甜白釉薄胎的多有款),有款的多为“永乐年制”四字划、印篆书款;
7.永乐器物四壁薄而透亮,但器底却不透,不仅是因胎厚,而且是由于烧制技术的特别,永乐甜白釉明代即有仿制,但胎体厚重,釉面闪黄或闪灰:
(1)宣德仿品的釉层中含大量气泡,釉面呈乳白色,施釉较厚;
(2)成化的甜白釉器可从足底露胎处见其制作、胎质的精细程度,薄胎者有“卵幕杯”一种,薄如蛋壳,为成化独有;
(3)弘治甜白釉器较永乐、宣德时略薄,器底均呈青色,这一特征一直延续至嘉靖
(4)嘉靖时的胎釉与永乐极为相似; 有一种暗花双凤碗为厚胎,圈足高深,器足修足不平,特别是釉面偶有黄褐色(或酱黄色)斑点,而永乐时白釉器的釉面则无此现象,且底足都很平整;
清代康、雍、乾的甜白釉,其釉色白而不润,一般多闪青色,民窑器多仿宣德、成化、弘治款,有青花书写,也有暗刻楷书款,以青花为多;清代仿品仰光透视,胎釉呈青灰色;现代仿品暗花、暗款过于清晰;
(5)雍正甜白釉白而微青,比较莹润,胎质较粗,装饰暗刻为多,题材有花草、山水等;雍正仿永乐甜白釉的同类器,则四壁透光,而器底也是透光的,这是永乐和雍正甜白釉
的区别所在;
(6)乾隆的甜白含粉较重且较白,釉质不及康、雍细腻,暗刻的多较繁复,如缠枝花草
等;
(7)近代仿甜白的釉较稀薄,刻花线条粗糙,图案过于简单,有的虽仿制成薄胎的,但多不平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18:58
目录
概述
甜白釉介绍
甜白釉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