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嫫阿妞是一个明朝时期的
彝族美女,她刚烈不屈,用生命捍卫了贞洁与尊严。她的传说广泛流传于
四川、云南和贵州彝族聚集区,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反映彝族人民对暴政、强权的抗争,在彝族人民心中影响较大。
基本概括
甘嫫阿妞是明朝时期的彝族美女,当时的地方官员治达欲娶甘嫫阿妞为妾,甘嫫阿妞逃跑未果,被绑至雷波县城治达衙内,甘嫫阿妞誓死不从。甘嫫阿妞的心上人前去安哈木嘎营救失败后,她用锦丝绒线悬于梁间自缢而亡。
甘嫫阿妞是峨边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突出、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彝族民间传说,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人们的生产、生活。它的内涵丰富,对它的抢救、挖掘和保护,将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把“甘嫫阿妞”
彝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与黑竹沟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甘嫫阿妞的传说以口头传唱的形式,广泛流传于四川、云南和贵州彝族聚集区,在彝族人民心中影响较大。2009年,甘嫫阿妞的传说被列入
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
历史传说
明朝年间,峨边彝区甘家火史山下的山寨出了个绝色美女甘嫫阿妞,属于甘尔普铁家支。相传她的容貌能映壁生辉,“美名传遍彝寨九十九”,也传到了汉区。封疆大臣治达为贪占绝色,强送聘礼欲纳甘嫫阿妞为妾。阿妞誓死不从。治达恼羞成怒,派兵丁压寨逼婚。阿妞翻墙出逃,在原始森林中、悬崖峭壁上、幽幽竹林中,跑了3天3夜,过了7天7夜,最后还是被兵丁抓住,被捆绑着带到了治达衙内。
惊悉“美丽的鸟儿”折翅坠落他乡牢笼,甘嫫阿妞所属的甘尔普铁家支内群情激愤,家支使者把这一消息传给了远方甘嫫阿妞的心上人安哈木嘎。木嘎听后,亲率300骑手,联合彝家3支系,结集起族人弟兄,翻山越岭、马不停蹄地前去营救。然而,彝家攻城受阻,木嘎也捐躯而去。
甘嫫阿妞被锁在城内牢狱之中,坚贞不屈,以死相抗。她向治达提出要得到五色的锦丝绒线,治达派人满城搜缴想取悦于她。甘嫫阿妞将丝线搓成9尺9长,赶上弟弟来探监,她剁下一节手指留给了亲人。这时甘嫫阿妞眼泪已干,她用锦丝绒线悬于梁间自缢而亡,用生命捍卫了贞洁与尊严。
后辈彝家儿女为缅怀甘嫫阿妞,在家乡塑立她的泥像,以志情怀,代代都以歌声传唱着这个美丽而悲伤的故事。
发展历史
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整理、传播甘嫫阿妞文化的贾史杨加兴奋地对记者说,“甘嫫阿妞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比阿诗玛的故事打动人。沉寂了那么多年,早该走出去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甘嫫阿妞》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逐渐被人们整理和挖掘;2005年峨边彝族自治县将其商标注册;2007年,峨边彝族自治县投240万元巨资打造《甘嫫阿妞》民族音乐剧,20万用于塑造《甘嫫阿妞》铜像。
甘嫫阿妞的故事,由于流传区域十分广泛,民间有着大同小异的很多种说法。但无论哪种传说,都对统治阶级暴政期间的压迫作了无情鞭挞,从中也可看到彝区人民为反抗压迫而进行的反抗斗争。
可惜的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以甘嫫阿妞为代表的峨边彝族文化一直“身在闺中”,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和凸现,更没有形成与黑竹沟原始
生态旅游资源齐名的文化品牌。
在四川省“彝族文化之乡”的勒乌乡,70多岁的老莫苏(彝语老人之意)阿左金曲拿出月琴“绝活”,深情地唱起了甘嫫阿妞之歌———“火史山下出美女,甘嫫阿妞最秀丽;伽支河畔碧水长,甘嫫阿妞在此长……甘嫫阿妞哟,发辫黑又长,风中飘曳似云片;头帕花样鲜,艳如山间索玛花;眼睛水灵灵,美若晨露绽叶面;眉毛弯弯月,两道彩虹飞河面;鼻梁高又直,嘴唇薄且俏;颈子硕长露脂玉,多曲的裙摆起波浪…”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甘嫫阿妞》逐步成为彝区感人肺腑的重要民间叙事长诗之一,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彝族聚居区。在此过程中,一些关于甘嫫阿妞的诗歌、歌曲也逐步出现,形成一批凝聚彝族人民智慧的文化作品。
文化考察
2006年,7月29日,被甘嫫阿妞那动人故事所吸引的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文学博士、东亚语言文学系副教授马克·本德尔,不远万里来到峨边,深入彝乡山寨,走访彝族同胞,收集彝族传奇女子甘嫫阿妞的故事素材。
8月上旬,一群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专家学者,集聚在彝家传奇人物甘嫫阿妞的故乡——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沿着传说中甘嫫阿妞当年逃婚的路线,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同寻常的调查采风活动,记者随队进行了采访。
甘嫫阿妞出生地就在峨边大堡古镇,是专家们考察的首要站点。在这里,他们参观了“阿妞庙”,并追寻着当年甘嫫阿妞逃婚的脚步,一直徒步走到了该县万坪乡——当年甘嫫阿妞舅舅居住的地方。
在崎岖的山路上,曾负责多次大型演出剧务工作的王小平感叹:“完全不可想象,究竟是怎样一种力量,支撑着当年甘嫫阿妞的逃婚之路!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彝家姑娘,真是彝族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源品牌!”
陪同马克来到峨边的,还有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罗庆春一行。在与《甘嫫阿妞》创作组专家们进行短暂“碰头”后,他们单独行动,来到了大堡镇参观“阿妞庙”,然后追寻甘嫫阿妞逃婚的脚迹,到万坪乡、勒乌乡,进村入户,参观了勒彝家民居,询问了民风民俗。
看到外国朋友来到彝家村寨,热情的村民们唱起了彝家迎宾曲,跳起了丰收舞,弹起了月琴,吹响了口弦,让马克听得如痴如醉。对彝族建筑、服饰、礼仪、饮食习惯,马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
因为马克中文不错,记者与他的交谈显得轻松自如。马克告诉记者,近年来他十分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甘嫫阿妞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已和罗庆春教授一起,将叙事长诗《甘嫫阿妞》翻译成了英文,将峨边彝家文化传向世界。此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甘嫫阿妞故事的历史背景,收集更多详实资料,丰富故事内容,为国际民族学者提供研究资料,以引起更多人对甘嫫阿妞和峨边彝族民族文化的关注。
“不虚此行,大开眼界。”8月3日,马克在即将告别峨边时感叹,“峨边这个地方较完整地保存着彝族文化特色,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从这一天起,马克一行沿着传说中甘嫫阿妞被抢路线,经越西,到甘洛,进西昌,进行他们更深入的考察行程。
一个“养在深闺”、数百年来传颂不衰的彝族美女甘嫫阿妞的故事,正从这里的青山绿水间缓缓撩开神秘面纱。峨边县委书记廖策军、县长立克幸福说,以黑竹沟自然风光、甘嫫阿妞人文品牌为主线,小凉山文化正以全新的面孔走向公众。
纪念弘扬
后辈彝家儿女为缅怀甘嫫阿妞,在西昌泸山、峨边大堡镇、雷波等地塑像,供人们敬奉。不知从何时起,峨边大堡镇、雷波等地区将每年3月1日作为阿妞祭日,周围乡村彝汉群众自发集会,抬像游行(俗称抬像节),纪念这位坚贞不屈的彝家女儿。
峨边县正在加强对具有四五百年之久的彝族民间历史传说故事《甘嫫阿妞》的收集、整理工作,诸如创作《甘嫫阿妞》传记小说、塑造甘嫫阿妞像、创编甘嫫阿妞歌舞剧或电视音乐剧、成立中国彝族甘嫫阿妞文化研究会等,9月中旬,一场别开生面的“寻找现代甘嫫阿妞”选美文化活动将在峨边举行。届时,人们可一睹彝家女的美丽风采。
甘嫫阿妞艺术节
2012年8月17日,峨边彝族自治县第二届“甘嫫阿妞”艺术节圆满举行。来自峨边各乡镇的11支代表队参加了服饰展示决赛。参赛队伍穿着传统的彝族服饰,通过歌舞、走秀等形式,展示精美手工传统服饰的同时,也将彝家传统的耕种、狩猎、纺织、恋爱、婚嫁、祭祀等生产生活场景艺术再现。
峨边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彝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该县制定了“弘扬黑竹沟彝族文化,打造甘嫫阿妞品牌”的文化发展举措,打造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本届艺术节开展了文化巡游暨服饰展示、民俗歌曲比赛、器乐展示、民族式摔跤比赛、选美、书画摄影展等民俗活动。
寻找现代甘嫫阿妞
如图1所示是2012年8月18日参加选美的彝族姑娘。参加选美的68位姑娘年龄在16岁到25岁之间,24位选手通过初选和复赛杀出重围,进入决赛。民族歌舞、流行歌曲、印度舞……姑娘们展示着各色才艺,带给万名观众一场视觉盛宴。彝家美女佘鲁阿尔获得冠军,邛莫星星和冉星获得亚军,介来恭喜、今今和沈雨薇获得季军。马秀枝获得最佳上镜奖和优秀奖,邛莫美尔获得最佳才艺奖,沈小芳获得最佳服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