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甄嬛》是由时任上海越剧院院长的李莉根据小说《
甄嬛传》改编的连台本越剧,分上下两本推出。上本由年轻演员担纲:
李旭丹饰甄嬛、
杨婷娜饰皇帝、
王清饰清河王、
史燕彬饰沈眉庄、
王柔桑饰温实初、
裘丹莉饰华贵妃、
陈慧迪饰安 陵容、
王婕饰槿汐。下本则由中生代明星领衔:
王志萍饰甄嬛、
钱惠丽饰皇帝、
黄慧饰清河王、
陈颖饰华贵妃。
演出反响
上海越剧院“越从海上来”2016年新剧目北京展演将于5月10日至15日在
梅兰芳大剧院举行,新戏《甄嬛》(上、下本)将为越剧迷们带来惊喜。尤其是据电视剧《
甄嬛传》改编的《甄嬛》,在沪演出引起极大轰动,备受首都观众期待。
创作过程
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甄嬛传》堪称“现象级”,上海越剧院的章瑞虹、王志萍等著名演员也是该剧的粉丝,她们向时任上海越剧院院长的李莉建议改编成越剧。为了改编这部戏,李莉花了三天三夜补看电视剧,思考如何把150万字的小说和76小时的电视剧搬上越剧舞台上。
在2013年和2014年,越剧《甄嬛》分为上下两本推出,由于作品本身的知名度,整个创排过程也受到戏迷关注。相较于话剧里四个甄嬛的穿越和分裂,越剧《甄嬛》分上下两本,5个小时的演出保留了原著中最精华的人物和情节,但不重“宫斗”,而着力刻画剧中人的情感经历,发挥舞台剧尤其是越剧擅长抒情的特点,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姐妹情,既忠实于原著,又具有鲜明的剧种特色。
情节方面,越剧版稍有改动,将“皇后”、“华妃”两个角色合二为一,温太医和眉庄是一对
青梅竹马的恋人,一直相爱到终。令观众惊叹的是,时空定位在了“大古代”,人物造型取汉唐的华丽大气,发挥戏曲的写意之风,水袖翻飞,丽影照人。《
后宫·甄嬛传》小说人物丰富,性格鲜明,在剧中相对应的流派也得到了全面的展示:旦角的王派、
傅派、袁派、金派、吕派,小生的
徐派、范派、
陆派……一应俱全,仿佛一次越剧流派艺术的盛宴。
《甄嬛》虽然剧情不同以往的才子佳人戏,但在舞台表现手法基本是遵循上越一贯的越剧风格的,因此老少通吃,喜闻乐见。温太医见到初恋情人眉庄,紧张到老是擦汗,就引发现场一片笑声。业内人士则认为,越剧的新剧目本身就不多,而传统剧目难免会让人审美疲劳。向热门影视剧借力无疑是让新剧目打开市场最快捷的方法。
舞台设计
布景
与电视剧版不同,越剧《甄嬛》将故事架构于大古代的时代背景中,胡佐参考
南唐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的色彩处理方法,以大面积沉厚古雅的深黑色为主色调,这样不仅突出了主体形象,也使主次关系高度和谐,画面艳而不俗,绚中出素。除此之外,为体现宫廷的富丽和华贵,他根据古代中国宫廷内的各色浮雕,抽象出了一系列和剧情相关的线描纹样,并让其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融于大面积的黑色底板之中。如此,黑、金二色裹卷着整个舞台,为该剧奠定了古朴、厚重、华丽的色彩基调。
两层平台架构
根据导演杨小青的二层楼台的设想,在舞台中后区用多根立柱支撑起了一条横贯整个舞台的二层平台。楼台的下方,用了六片黑底金线的移门组成了一道可变化的美丽屏障,跟随戏剧事件的发展,剧中移门的每一次开台即对应了主角们在皇宫这个美丽牢笼中悲欢离合的境遇。
同时,二层平台通过其他布景元素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可变的空间结构,而这一结构则成为《甄嬛》中最别出心裁的设计元素。在上本,御花园中,它代表了一条长廊,于是皇帝和清河王可以由此饱览一舞惊鸿的甄嬛;荷花池畔,它却变成了一个楼台,使得在主平台途经此处的清河王与温实初看到楼台上散心游春的甄嬛、沈眉庄而不禁怅然;深宫后殿,它又成了长长的窗框,拉长了无数个深锁后宫女子的长夜;而即便是在前往凌云峰的路上,通过结合一棵倒塌的大树,它还能表征出一座用树干搭起的断桥,断桥上,温实初与槿汐策马冒雪而来,搭救一层平台上昏迷在清河怀王中的甄嬛。这样的设计,不仅延展了舞台的表演区域,更强化了戏剧冲突,赋予观众别样的观剧体验。
二层平台成为与现实相比照的另一个时空意象,观剧者、剧中人都能通过这个平台,更深刻地品读出剧中或怅然,或无奈,或怀恋的情绪,而如“生死诀别”中与主表演区域的情节对比,则更具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剧中人物的悲剧更直观显露。
剧情
越剧擅演才子佳人,浪漫唯美,因而《甄嬛》没有延续电视剧版的“清宫戏”,而是将戏定位在“大古代”。而在角色定位、情节铺排等方面,都有不同于电视剧的改编。越剧将皇后和华妃两个角色合二为一,抓住了皇后与华妃“想方设法不让其他嫔妃生子”这一主线,使集皇后与华妃于一身的华贵妃,人物性格更为鲜明、更加突出。
而温实初与沈眉庄也在此剧中有一场荡气回肠、情浓意浓的爱情戏。上本选择了“入宫册封”“失子出宫”“清河王雪地护甄嬛”“眉庄与温实初定情”“重逢回宫”“滴血验亲”等几个精华章节,着墨于美好的爱情和友情。
下本主要人物只有甄嬛、皇帝(
玄凌)、清河王(
玄清)与华贵妃四人。剧情围绕甄嬛与清河王的私情泄露、甄嬛与皇帝的爱恨纠葛、甄嬛与华贵妃恩怨了结等展开,尤其是皇帝的部分着墨更多,这就使得全剧蕴含了反封建皇权的立题立意,使得全剧除了儿女情长、诗情画意外,更增添了几分悲剧的力量。
荣誉影响
上下本《甄嬛》2014年获得了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2015年驻场天蟾逸夫舞台,连演20场,引起了市场轰动。据统计,首演至今,《甄嬛》演出场次多达70余场,为原创戏曲剧目所少有。首都的越迷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