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内画是一门融汇了中西文化的传统民间艺术,是集中华民族艺术精华的袖珍艺术品。瓶内画与苏州双面绣、潮汕抽纱、广州象牙球雕刻等被公认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类,堪称一绝。
起源与发展
明末清初,鼻烟瓶以西方流行的鼻烟容器进入中国,中国人开始对小小的鼻烟瓶加以艺术加工,不断创新,逐渐集中了多种艺术欣赏价值,形成了专门的艺术品。
据传,瓶内画艺术始于清朝咸丰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形成了京、鲁、冀、粤四大流派。内画创作于北京,之后在天津、山东等地区流传,而广东内画只有20多年历史,并以汕头内画为主要代表,国际鼻烟壶协会称之为“桃江”。
画法与特点
所谓瓶内画,是一种用特制小笔从小仅容豆的壶(瓶)口进入壶内,用反手画法,在透明的壶壁上绘以人物、禽兽、花卉以及书法等在瓶内部的绘画艺术。作画时,收气,力发手腕之上,精细处非目力所能及。
无论瓶内画的制作、技法和装潢都有其独到之处,南北派各具特色,以汕头为主要代表的南派,在制作上首先用磨砂石将壶内壁打磨成乳白色,之后才作画。这样画面显得更为清晰,颇具中国画韵味。
绘制内画的工具,选用铅丝制成弯勾形的笔杆,在笔尖处镶上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狼毫描笔,使执笔法与普通平面作画更为接近。
技法上,北人内画深受传统影响,线条劲健,色彩纯朴,给人一种“刚”的感觉,构成北方瓶内画整体端庄、朴素、大方的艺术风格。而汕头内画的画面受岭南派画风影响,线条纤秀,色彩浓艳,加之壶外描金加珐琅彩,金碧辉煌、瑰丽多彩,形成格调独特,向人们展示出“小小方寸,胜似大千”的艺术魅力。
瓶内的画固然精美绝伦,瓶壶本身也很美观,水晶、玻璃、玛瑙等,壶体造型更是千姿百态,有圆、扁、椭圆、连体等式样,更具有欣赏价值。
社会价值
瓶内画作为具有中国特有的艺术品,多次被挑选为外交礼品参与我国政府的对外交流活动。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来北京出席第十一届亚运会时,中国奥委会送给他一件令他爱不释手的礼物——以萨翁为画像的内画瓶。
在1997香港回归的庆典活动上,各个省市都送给香港特区政府一件礼物,而以出产瓶内画闻名的河北省送一件直径30厘米绘有9条蛟龙的大型水晶球,祝愿香港特区有如出海的腾龙,蒸蒸日上。
送这样的礼品,是一份高贵而富有浓厚中国色彩的礼品。其“鬼斧神工”的技术,受众多艺术收藏馆的收藏,也为越来越多的民间收藏家所赏识。
在海内外一些知名度很高的艺术展或拍卖会上,都有瓶内画被视为珍宝。
发展现况
回顾汕头瓶内画,它的鼎盛时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年的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共40多人从事瓶内画的研究,由汕头瓶内画创始人
吴松龄老师带出了一班高徒,成为岭南派的中坚。
其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和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屡获大奖。由于汕头瓶内画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在国内市场上也有很好的销路。
但几年来汕头瓶内画却沉寂了。在工艺品市场、旅游点商场再也难看到这种奇特的工艺品,原来从事创作的队伍由于经济、经营等原因,改行的改行,年龄老化的老化,出现断层,后继无人,仅有几位师傅还在硬撑着。
汕头瓶内画怎样才不至于失传?重振雄风,这有待于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