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轴承
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和摇篮
瓦房店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和摇篮,素有“轴承故乡”的美誉,先后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套工业轴承、第一套核工业轴承、第一套坦克诱导轮轴承、第一套铁路货车无轴箱轴承等;援建了哈尔滨轴承厂、洛阳轴承厂、西北轴承厂等中国轴承行业骨干企业,为民族工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轴承之都
瓦房店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轴承,所以有“中国轴承故乡”的美誉,是“中国轴承之都”,轴承这一优势行业得到膨胀和发展,拥有一大批轴承生产厂家,能生产10大类型、40000多种规格的轴承,产品畅销国内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建成了大型轴承专业市场--瓦房店轴承经贸中心,成为轴承产品的集散地。铸造产品远销东亚、东南亚、澳洲和北美等地,被称为东北铸造基地。在“2009年全国百强县(市)经济实力评价”中排名27名,位居东北县(市)第一位。与哈尔滨、洛阳并称国中三大轴承产地,但产销量均比这两者之和还要多。
产业集聚能力强大。瓦房店是我国轴承行业重要的研发、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轴承产业集聚地区。现有本土轴承及配套企业600余家;规模企业260余家;实现轴承产业营业收入188亿元,占国内轴承企业的1/5。产品涵盖9大类型,畅销国内并远销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轴承关联企业产值达118亿元,占全国轴承工业产值的20.3%。
人力技术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大连市级技术中心4个,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从事轴承制造产业技术工人5万余人,轴承产业销售、物流、加工服务的相关产业人员10万余人,占全国同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6.3%。
瓦房店市的轴承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轴承工业产值要达到500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1/3以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辽宁唯一、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轴承产业制造基地和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为此,瓦房店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存在的问题
瓦房店作为中国最大的轴承产业集聚区。几百家企业2010年轴承主营业务收入232亿元,折合成美元,还赶不上世界轴承巨头SKF(77亿美元)、舍弗勒(75亿美元)一家的多。像瓦房店这样在国内轴承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地区,要想承载中国轴承工业的希望,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1、国内较发达的轴承生产地区,发展大都是靠增量来实现的,这就使一些达不到经济规模,缺少技术支撑的小企业,挤占了优势企业的资源和市场,造成了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地区的轴承总量虽然上来了,但核心竞争力却没有体现出来。
2、一些地区轴承产业的软环境建设较差,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够。
3、行业生产集中度低,研发和创新能力低;高端轴承市场仍被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企业所垄断,许多重要主机的配套轴承长期依赖进口。
这些,都构成了我国轴承产业向高端发展的瓶颈。从产品结构和行业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离轴承强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解决途径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变“做大做强”为“做强做大”。“大”是经济规模,“强”是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能力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强调“大”要以“强”为基础,“大”要向“强”转变。应该扶持做大龙头企业,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同时整合或淘汰中小型企业,未来的企业数量如果能从600家“缩编”到300家以下,前30名企业轴承销售额的比例从的45%提高到80%以上,这才是轴承产业的健康布局。
再次,瓦房店应该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附加值,从此夺取更广阔的市场。
第三,要瞄准航空、卫星、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研发工作,使我国轴承产业真正从轴承生产大国变成拥有核心技术的轴承强国。
第四,努力打造轴承品牌,增强软实力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09 09:48
目录
概述
轴承之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