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瓜
葫芦目葫芦科植物
瓢瓜为葫芦科葫芦属的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枝具沟纹,被黏质长柔毛;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边缘有齿;花雌雄同株,均单性,雄花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冠白色;果实初为绿色,后逐渐变为白色至微黄色,成熟果皮变为木质;种子白色;花期7-8月;果熟期8-9月。因其老熟后可制瓢,故而得名“瓢瓜”。
植物学史
因其老熟后可制瓢,故而得名“瓢瓜”。
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粘质长柔毛,老后渐脱落,变近无毛。叶柄纤细,长16-20厘米,有和茎枝一样的毛被,顶端有2腺体;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均10-35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状脉,先端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心形,弯缺开张,半圆形或近圆形,深1-3厘米,宽2-6厘米,两面均被微柔毛,叶背及脉上较密。卷须纤细,初时有微柔毛,后渐脱落,变光滑无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雄花:花梗细,比叶柄稍长,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状,长约2厘米,裂片披针形,长5毫米;花冠黄色,裂片皱波状,长3-4厘米,宽2-3厘米,先端微缺而顶端有小尖头,5脉;雄蕊3,花丝长3-4毫米,花药长8-10毫米,长圆形,药室折曲。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长2-3毫米;子房中间缢细,密生粘质长柔毛,花柱粗短,柱头3,膨大,2裂。果实初为绿色,后变白色至带黄色,由于长期栽培,果形变异很大,因不同品种或变种而异,有的呈亚铃状,中间缢细,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于下部,长数十厘米,有的仅长10厘米(小葫芦),有的呈扁球形、棒状或构状,成熟后果皮变木质。种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顶端截形或2齿裂,稀圆,长约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长环境
喜温暖多湿,较耐高温,气温达到11℃以上开始生长,25℃以上叫生长较快,30-35℃生长最快。偶遇0℃低温或轻霜时,只是叶色变黄,但连续零下低温并有霜冻时则会冻死,遇霜即枯萎死亡。因此,在冬季有较长时间0℃以下低温地区,必须做好保温越冬工作。水葫芦对酸碱不敏感,对水的深浅、肥瘦要求不严格,但以1-3m水深的肥水塘生长最好。
分布范围
中国各地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
繁殖方法
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
主要价值
药用
《千金·食治》中曾记载瓢瓜:“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其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通淋等功效,可治疗水肿、腹胀、黄疸、淋病等症;现代临床则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水肿和口唇炎等病。
食用
幼嫩瓢瓜可做菜、做馅吃。
经济
成熟后外壳木质且中空,可作水瓢或儿童玩具。
观赏
其植株轻盈,藤蔓缠绕,卵形葫芦,奇特可爱,可缠绕花架、花廊等作垂直绿化,或附于山石上、山坡上,也富有自然情趣。
植物文化
瓢瓜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有“子孙万代,繁茂吉祥”之意,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
参考资料
葫芦 Lagenaria siceraria|iPlant.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7 09:3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