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电影
瑞士在1896年的日内瓦国际博览会上开始放映的电影
瑞士电影是瑞士在1896年的日内瓦国际博览会上开始放映电影,但由于语言的不统一,电影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1918年建立了第一家电影公司,专门拍摄惊险片和滑稽片。
著名影片
瑞士有4个语言区,除罗曼什语区外,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均有电影生产。20年代,在法语区拍摄的影片有《塞尔温的十字架》(1922,导演Z.贝兰热)、《山的呼唤》(1923,导演A.波尔舍)、《攀登萨列弗的人们》(1923,导演Z.布洛舍)。德语区是制片业最为活跃的地区。1924年摄制了歌颂瑞士民族英雄威廉·退尔的长故事片《联邦的起源》(导演E.哈德尔)。同年,在苏黎世创立普拉厄森斯电影公司,起初只摄制广告片。30年代里,该公司拍摄了几部大型纪录片,后来,便投资摄制故事片,主要是改编19世纪瑞士德语作家G.凯勒和J.戈特赫尔夫的古典作品,其中比较重要的影片是L.林德堡执导的《机枪手维普夫》(1938)、《最后的机会》(1945)和《马托王朝》(1947),F.施尼德尔执导的《长工乌利》(1954)和《佃户乌利》(1956)。普拉厄森斯电影公司力图打入国际电影市场,曾聘请外国导演去瑞士拍片。如美国导演齐纳曼,F.拍摄了故事片《搜索》,意大利导演康曼西尼,L.拍摄了《海蒂》(1952)等。其它电影制片公司拍摄了一些描写社会生活的影片,如导演K.弗里尤的《警察维克尔里》(1955)、《楚列尔面包房》(1957)、《达列巴赫·卡里》(1970)。德国导演E.莱泽尔在瑞士剪辑了几部反法西斯的政论性影片《埃赫曼,“第三帝国”的人》(1961)、《我选择生活》(1963)。60年代中期以前,法语区的电影公司主要生产纪录片,故事片为数很少。如《在暴风雨中的孤岛》(1942,导演A.波尔舍)、《马努什》(1943,导演F.肖尔瓦里),《沉默的恐惧》(1960,导演K.留丹)。提契诺州的意大利语区,70年代以前只生产了3部故事片:《爱娃》(1940,导演包尔基),《随着布谷鸟啼鸣声》(1942,导演A.凯伦)、《边境的往事》(1971,导演B.索尔迪尼)。
国家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国影片进口减少,刺激了瑞士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1942年瑞士年产长故事片达13部。战后,瑞士政府对民族电影的发展给予很大关注。1958年瑞士的宪法中增加了关于电影事业的补充条款。1963年颁布了国家对新闻片、纪录片、科普片和教学片的生产给予资助的法令;1970年对此法令又作了修正,即对故事片生产也给予资助。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瑞士年产故事片稳定在15部左右。
新的探索
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主要是在法语区工作的青年电影工作者在创作中逐渐冲破旧模式,力求使作品所表现的冲突真实可信,具有社会意义,代表作品是《他们中间的四个》(1967,导演C.萨姆皮温,Z.桑道斯,F.柳塞尔和Y.叶尔森)等。体现这种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还有达涅尔,A.执导的 《蝾螈》(1971)、《世界中间》(1974)、《在白色城市里》(1983),M.苏台拉执导的《大麻素》(1968)、《逃避》(1974),高列达,C.执导的《邀请》(1973)、《花边女工》(1977,与法国、联邦德国合拍)、《马里奥·里奇之死》(1983)。这个时期,德语区的电影创作者们也力求通过现实主义手法拍摄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如导演T.久尔菲尔的《跳蚤马戏班老板之死》(1973)、《帮工》(1977),导演R.里希的抨击性讽刺片《叶夫盖尼──可见是高尚的人》(1968)、《对质》(1975),导演D.施密特的以精细、雅致著称的影片《今夜或永远不……》(1972)、《天使们的影子》(1976)。80年代初期最有影响的一部故事片是《船已满员》(1981,导演M.伊姆霍夫)。
瑞士在洛桑设有电影资料馆(1948,由国家资助)。出版的电影刊物有《瑞士电影》(1935年创刊)等。
瑞士电影节
在瑞士举办的国际电影节有日内瓦国际自然影片电影节、洛桑国际军事电影节、洛桑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洛桑世界先锋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等。
电影节
电影节为了推动电影艺术,提高电影艺术水的一项活动。也是为了奖励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平发展。通常设立各种奖项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电影节很受人们的关注,大的电影节影响甚至覆盖全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4 00:21
目录
概述
著名影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