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艺术(浦东派),
上海市南汇区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浦东派琵琶肇始于乾嘉之际的上海惠南镇人鞠士林,其族兄鞠克家、侄子鞠茂堂亦为本派代表人物。鞠茂堂培养了两位徒弟陈子敬、程春塘,陈子敬又陪养出“琵琶乐器改良第一人”的倪清泉和“琵琶新曲创作第一人”的曹静楼,倪清泉培养出了沈浩初,沈浩初又培养出了林石城。其以鞠士林、鞠茂堂、陈子敬、倪清泉、沈浩初、林石城等师承相传线索清晰。
浦东派琵琶第三代传人陈子敬曾被清廷召进京城为醇亲王传艺,受赐三品冠带并得到“天下第一琵琶”的封号。第四代传人沈浩初研究前辈演奏精义,于1929年刊印工尺谱形式的《养正轩琵琶谱》,为浦东派琵琶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此谱由他的学生林石城译成五线谱,于1983年再版。
第五代传人林石城先生1956年应聘为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培养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生,使浦东派琵琶的影响遍及五洲四海。沈浩初先生整理出版的《养正轩琵琶谱》,将弦序、指序、把位、音位等都作详细列表。其弟子林石城先生被公认为琵琶艺术之集大成者和琵琶事业的拓荒者,他首次将琵琶艺术引进中央音乐学院的神圣课堂,破除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采用西方记谱法,将原有的工尺谱琵琶原谱按照经典的浦东派琵琶演奏习惯整理成五线谱和简谱,确定正式演奏谱版本,并借鉴西方器乐教学模式标注技法、指法,编著练习曲,整理创编出乐曲,形成了规范、成熟的教学体系,使琵琶教学走上学院派的专业教学和发展之路。该派传谱有《鞠士林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养正轩琵琶谱》等。
第六代传人分别享有 “江南第一手”“天下第一琵琶”“琵琶圣手”“琵琶泰斗”等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浦东派琵琶在中国传承的范围更加广泛,北京、上海、吉林等地尤为繁荣。
基本特征
演奏风格
浦东派琵琶独特的演奏风格特征是演奏时讲究虚实相间、气韵生动,注重音色及行韵的变化,乐曲处理细腻,对文套、武套、大曲的区分比较严格,表现为:武曲气势雄伟,文曲沉静细腻,演奏大曲,文套、武套结合运用,有刚有柔。“文套”宜缓、柔和细挑,长于表情气;“武套”宜紧,气势宏伟,长于状物气;大曲则强弱刚柔并济。浦东派琵琶艺术的传承讲究遵循传统,提倡按原谱演奏,不作自由加花处理,力求将音乐的原始面貌示人而不加入个人的主观处理,提倡文曲武弹、武曲文弹。在演奏风格上,浦东派注重乐曲处理细腻,讲究刚、柔对比和强、弱对比。浦东派琵琶艺术柔可以柔情似水,可以很细腻,武曲的一个满轮,就能给人冲击力。
演奏技法
技法上,浦东派琵琶独特之处是讲究虚实音的配合运用,“吟”和“揉”指法是其左手技法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基本技法,还常用快和小的“吟”使乐音纯净优润,更具有感染力。右手主要掌握声音的力度大小和上下位置的音色变化,善于利用右手指法过弦的角度、力度及过弦工具的不同(或用甲或用肉),使音色产生变化,利用不同的弹弦点来产生不同的音色对比。还特别讲究特殊音色的营造,这也是浦东派有别于其他流派的特点,增加了乐曲的表现力,丰富了听觉效果。浦东派琵琶锣鼓音乐的运用不仅是模拟锣鼓音响,更重要的是它对琵琶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了探索。轮滚四弦、锣鼓点技法,是该派的特色技法,感染力强。弹奏武曲时,运用大琵琶,讲究开弓饱满、力度强烈,除了琵琶形制规格较大之外,用弦讲究粗、硬,手指弹奏的力量也相应要求加大,这便增强了音量。手形方面,要求演奏者注意弹奏时要呈圆形,追求音色圆润、饱满、有力,随心应手,它保存和发展了一些富有海派特色的演奏方法。音色的变化,再加上“并四弦”“并三弦”“并二弦”,在并弦动作中能使弦音发出不同音高、音色的指法,虽然技巧难度稍高,但能发出其他指法或其他乐器所不能替代的音响效果来,其中在半秒钟内把张力较大的四条弦相并在一起,既产生了特有的音响效果,也是浦东派琵琶的特色技法。这些并弦指法,在浦东派传统曲谱《海青拿天鹅》(并四弦与并二弦)等乐曲中都曾使用,富有特色。
代表作品
浦东派琵琶艺术的代表曲目很多,包括《夕阳箫鼓》《武林逸韵》《月儿高》等文套,《阳春白雪》《普庵咒》等大曲,《十面埋伏》《平沙落雁》《将军令》等武套及《赶花会》《青春之舞》《学生操》等三十多首新创曲目。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浦东派琵琶艺术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基因,是传统艺术的活化石。浦东派琵琶艺术根植于哲学、中医、饮食、书画、弓箭、武术、大钟、喜庆等等文化之中,是“吸收”与“升华”传统文化的果实。
从国学的构成上看,浦东派琵琶艺术是国学的重要艺术组成部分。浦东派琵琶艺术独有的“并四条弦”加大幅度地推拉弦,营造出变化的音域效果,是民族音乐中能与西方音乐媲美的一大珍宝,是浦东派琵琶艺术为民族文化增添的一份宝贵的文明财富。
浦东派琵琶艺术产生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与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都有着联系。从这些联系中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琵琶艺术,明白传统琵琶艺术是世世代代长期积累的成果,了解传统琵琶艺术内涵的丰富及深奥。
传承状况
当代在上海南汇这一浦东派琵琶发源地,浦东派传人已屈指可数。要振兴浦东派琵琶演奏技艺,仅靠民间的力量显然不够,需要社会各方群策群力。
传承人物
林嘉庆,男,1956年生,2009年5月被评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琵琶艺术(浦东派),申报地区:上海市南汇区。
保护措施
2010年,浦东新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开始打造“浦东派琵琶”项目。
2016年7月,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浦东派琵琶传习所成立,每年举办学员汇报演出、传承人讲座等活动。此外,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还在惠南二小、工商外国语小学、慧欣艺校、鑫淼艺术团等单位建立了琵琶传习基地。
2016年底,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被正式确立为“浦东派琵琶”安徽传承基地。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获得“琵琶艺术(浦东派)”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琵琶艺术(浦东派)项目评估合格,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8年8月25日,首届“浦东·惠南杯”青少年琵琶演奏邀请赛决赛在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举行,来自惠南、康桥等地的20多名选手同台献技,切磋琴艺。
2019年12月4日下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内林嘉庆与浦东新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浦东派琵琶”社团的43名小演员齐奏一曲《金蛇狂舞》。林嘉庆还演奏了一曲琵琶独奏《霸王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