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叶榕
桑科榕属植物
琴叶榕(Ficus pandurata Hance)是桑科榕属木本植物。小枝条附着有短柔毛;叶片厚,为提琴形或倒卵形;花朵为椭圆形,花柱侧生,细长;果实为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花期为6到8月。琴叶榕因叶片呈提琴形而得名。
植物学史
琴叶榕因叶片呈提琴形而得名。琴叶榕全株含有乳汁,还被称为奶汁树。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1-2米;小枝。嫩叶幼时被白色柔毛。
叶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中部缢缩,表面无毛,背面叶脉有疏毛和小瘤点,基生侧脉2,侧脉3-5对;叶柄疏被糙毛,长3-5毫米;托叶披针形,迟落。
雄花有柄,生榕果内壁口部,花被片4,线形,雄蕊3,稀为2,长短不一;瘿花有柄或无柄,花被片3-4,倒披针形至线形,子房近球形,花柱侧生,很短;雌花花被片3-4,椭圆形,花柱侧生,细长,柱头漏斗形。花期6-8月。
榕果单生叶腋,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直径6-10毫米,顶部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卵形,总梗长4-5毫米,纤细。
园艺市场上所称“琴叶榕”学名为“大琴叶榕”(Ficus lyrata),也叫做“琴叶橡皮树”或“提琴叶榕”,而非本种。
分布范围
产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南部)、浙江。越南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琴叶榕生于山地,旷野或灌丛林下。海拔50-150m。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生长适温为25℃至35℃,15℃左右休眠,5℃以上可安全越冬。对水分的要求是宁湿勿干。
栽培繁殖
人工繁殖
可用扦插繁殖;但使用圆枝法最为适宜:选健壮、半木质化的分枝,将枝干下弯,用小刀进引环状剥皮,宽度一般为1厘米左右,用水苔包着,再用塑料纸上下扎紧并保持水苔湿润。一个月左右可生根,并切离母株,另行栽植。
土壤:盆栽可用腐叶土4份、园土4份、河沙1.5份、沤制过的饼肥末0.5份混合配制;应选择较深的花盆,栽种时,盆下部应垫放碎砖、粗沙等至1/4处,以利排水。
换盆:大型植株可每隔2年换盆1次,中、小型植株每年换盆1次。
光照:要求有充足的光照,但入夏气温高达到30℃以上时,必须遮荫,以防叶片被灼伤;冬季则应尽量多见阳光。
温度:生长适温且为20-35℃,冬季气温降至15℃以下时,停止生长,植株转入体眠状态,只要温度不低于5℃可安全越冬,5℃以下开始落叶。
湿度:喜湿润,生长季节一定要保持盆土湿润,炎夏更要经常向叶面喷水,深秋初冬,刚进入休眠,使盆士应见干见湿,入冬后可稍干,但须经常冲洗叶片,保持叶面清洁。
水肥:生长期每月施抠熟稀薄的饼肥水一次,井切马蹄片3-5块紧紧贴附盆边埋入土中,既增加肥分,又避免马蹄片发酵时烧及根系;休眠期停止施肥。
病害防治
琴叶榕盆栽植株发病后要迅速移至通风向阳有充分光照处,叶面不要喷水,并要剪除重病叶。轻病叶可将病斑连同部分健康组织剪除,再喷洒多尔多液保护,或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主要变种
主要价值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⒈《广西本草选编》:味涩,辛微,性平。
⒉《中华中草药汇编》: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黄疽;疟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痈;痛经;闭经;痈疖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⒈《江西民间草药验方》:祛风,去湿,解毒。疗疟,通乳汁。
⒉《福建中草药》:活血行气,舒筋通络。
参考资料
琴叶榕.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22:19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