琛航岛,位于中国西沙
永乐群岛之
永乐环礁里,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永乐群岛管委会管辖。在永乐主岛
晋卿岛西边2800米处,与
广金岛同居于琛航岛礁盘上。该岛是纪念清末到此的“琛航舰”而得名。
概况
琛航岛(Chenhang Dao)在北纬16°27′,东经111°43′,位于永乐群岛东南部,在
永乐群岛的主岛
晋卿岛西边2800米处,与
广金岛同居于琛航岛礁盘上。
岛的西部成尖咀形,面积约0.28平方公里,地势周围高中间低。岛上有薄层普通石灰土和粗骨磷质石灰土,草海桐灌木丛生,有小片白避霜花(麻枫桐)林,南边有棕榈树,种有椰子树,井水不宜饮用。岛西沙咀向
广金岛方向延伸,低潮时可涉步而过。岛上还有神庙、瞭望台和住屋等。
岛南有1919年琼海渔民挖井时留在井边的“王国彬造”字样。
琛航岛是西沙各个岛屿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原因就是它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码头港口是天然避风良港,建有5000吨级避风港防风码头。
西沙琛航岛烈士陵园,是中国最南端的烈士陵园,也是西沙群岛官兵重要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名称
1909年,
李准巡海时以其随行军舰琛航号命名为琛航岛;
中国渔民向称三脚、大三脚岛、三脚岛,有些外文图书称为Duncan Island。
1947年,中国政府审定公布
南海诸岛地名中,琛航和广金两岛被称为“道乾群岛”以纪念明朝海盗
林道乾。
地理
琛航岛有沙堤环绕,岛上植被茂盛。该岛坐落在
环礁上,与处于同一个珊瑚礁盘上的
广金岛有一条长堤相连接,环礁内有潟湖,环礁北部开口形成航道连接外海,使琛航岛成为航行条件很好的港口。
琛航岛西侧浅湖已被基本填平,但是部分仍有积水,夏天为蚊虫滋生场所,湖区鸟粪层厚,松软易陷。因为包绕潟湖的堤围是由珊瑚砾所成,透水性强,故涨潮时,海水可渗入浅湖中,使湖水变咸。
湖边砾堤仍然低矮,高度才2米,特大台风即可掀起巨浪,打开砾堤,形成缺口。
琛航岛西北角和东北角曾有渔民建立小石庙2座,今已拆去。但由西北小庙中供奉的明龙泉窑观音像,可知明代已有渔民来此捕鱼。
湖泊
琛航岛中部的两个浅湖,在西的较大,呈圆形,直径约200多米,在东的较小,呈长形,长约80米,二者为一低沙堤所分隔。
琛航岛环岛沙堤以东南方为最高大,共有3到8条,且由沙堤渐变为砾提,条数较多,但短而时断时续。沙堤上的植被以
羊角树群丛为主,茂密难以穿道,低地井边有渔民种下的椰子树一株,高20米。羊角林中有藤本植物攀援其上,如海滨牵牛花等。
发展历史
由于琛航岛面积大,又有较好航道,且又是
宣德群岛和
本岛的交通中心,位置十分重要。
琛航岛曾一再为外国入侵者所侵占,1932年年法国曾派兵登陆,1956年南越派军队占领,后自动撤守。
1974年1月,中国自卫还击前已实际控制该岛。
文物
1974年3月至5月,
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的文物考古队员,乘坐渔船开赴
西沙群岛,在人民解放军驻岛部队和广大渔民的支持下,对
西沙群岛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考古调查。
这次考古调查有着特殊的背景。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南越当局先后侵占了永乐群岛的
珊瑚岛、
甘泉岛、琛航岛和
金银岛,公然向中国提出领土请求。之后,围绕南海诸岛的纷争一直不断。
1974年1月,中国海军
南海舰队对入侵西沙
永乐群岛海域的
南越军队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
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的文物考古队员,先后于1974年和1975年对西沙群岛的多个岛屿展开了考古调查,在甘泉岛西北端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证明
西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岛屿建设
填海工程
琛航岛一直在进行填海工程,2015年3月17日的卫星图显示最近的填海成果,海港也在填海中得到了进一步扩大,被强化的防波堤树立在刚完成的回填区外。
直升机场
琛航岛在2015年已增加了约四分之一的面积,岛上也建造了一座拥有4个起降点的直升机基地和油库等设施,成为
西沙群岛重要的救援和物资中继站。
据日本《外交官》杂志(TheDiplomat)2015年2月13日报道,琛航岛上正在港口扩建
防波堤,并建造一座拥有8个起降点的
直升机基地,其中4个已接近完成。
另据报道,这个新建的直升机基地可能意味着中国在南海地区反潜能力的提升,一个直升机基地和加油站的网络将分布在南海地区,这使得
直-18直升机能够在两个小时内抵达南海的任何地点。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