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草
紫草科琉璃草属植物
琉璃草(Cynoglossum furcatum Wall. in Roxb.)是紫草科琉璃草属植物,直立草本,高40-60厘米,稀达80厘米。茎单一或数条丛生,密被伏黄褐色糙伏毛。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序顶生及腋生,分枝钝角叉状分开,无苞片,果期延长呈总状。小坚果卵球形,长2-3毫米,直径1.5-2.5毫米,背面突,密生锚状刺,边缘无翅边或稀中部以下具翅边。花果期5-10月。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40-60厘米,稀达80厘米。茎单一或数条丛生,密被伏黄褐色糙伏毛。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20厘米(包括叶柄),宽3-5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上下两面密生贴伏的伏毛;茎上部叶无柄,狭小,被密伏的伏毛。
花序顶生及腋生,分枝钝角叉状分开,无苞片,果期延长呈总状;花梗长1-2毫米,果期较花萼短,密生贴伏的糙伏毛;花萼长1.5-2毫米,果期稍增大,长约3毫米,裂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外面密伏短糙毛;花冠蓝色,漏斗状,长3.5-4.5毫米,檐部直径5-7毫米,裂片长圆形,先端圆钝,喉部有5个梯形附属物,附属物长约1毫米,先端微凹,边缘密生白柔毛;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宽0.5毫米,花丝基部扩张,着生花冠筒上1/3处;花柱肥厚,略四稜形,长约1毫米,果期长达2.5毫米,较花萼稍短。小坚果卵球形,长2-3毫米,直径1.5-2.5毫米,背面突,密生锚状刺,边缘无翅边或稀中部以下具翅边。花果期5-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东至河南、陕西及甘肃南部。生长于海拔300-3040米林间草地、向阳山坡及路边。喜温暖向阳,土壤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8-9月,采收种子。9-10月播种。把种子拌到少量的火灰里搓散,然后再混到拌有人畜粪水的火灰里,使成种子灰,每亩用种子250-300克。在整好的地上,开100厘米宽的高厢,按行窝距各约33厘米开窝,深3.3-6.6厘米,做到窝大,底平,土松,施人畜粪水后,把种子灰匀撒窝里。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苗高6.6-10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匀苗、补苗,每窝留苗4-5株。补苗要把主根用土压紧。匀苗、补苗后,施人畜粪水过冬。第二年的3-4月,再中耕除草追肥。为了经济利用土地,第二年春季,可在厢沟边播种一行玉米。
收获加工:琉璃草在播种后第二年7-8月生长正旺时采收。收获时,除留种外,其余连根把全草挖起,抖去泥土,晒干即成。琉璃草用篾包包装贮运,放干燥处,防受潮发霉。
主要价值
琉璃草根叶供药用,性味微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调经等功效。主治急性肾炎,牙周炎,肝炎,月经不调,白带异常,水肿,下颌急性淋巴结炎及心绞痛。外用治疗疮疖痈肿、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等,均具有较好疗效。利接骨,消肿,治骨折、脱臼、四肢水肿、疮疡痈肿。
参考资料
琉璃草.植物智.
琉璃草.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5:4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