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志》中国古代有关
琉璃工艺的专著 。原系
清代学者
孙廷铨(字伯度 ,1613年生于山东益都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琉璃世家)著的《颜山杂记》中的《琉璃》全文成书于清
康熙四年(1665)。
乾隆十年(1745),杨复吉辑《昭代丛书续集》,将其从《颜山杂记》中抽出,收入该集,并题名《琉璃志》。1911年,黄宾虹编纂《美术丛书》,又将此文编入,仍名《琉璃志》。此书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当时中国北方美术琉璃生产中心——山东益都颜神镇的琉璃生产工艺。全志计17段,包括烧造美术琉璃的原料、呈色、火候、配色、产品、作工、工具、吹制及历史考证等内容。所记述的美术琉璃技艺多来自有实践经验的匠师,所用术语也直接取自工匠的行业术语。其中有些术语和技艺一直沿用至今。
以陶为胎、施以
琉璃釉(主要成分是氧化铅)再入窑烧制成的一种工艺品。根据历年各地古墓出土实物证明,在
战国时期北京北海公园的琉璃九龙壁,
北海公园及
香山公园的琉璃牌坊,山西平遥太子寺的九龙壁等,都是元明清各代留存下来的琉璃工艺的代表作品。建国后,北京已能制造近二十种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