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歌鸲(学名:Larvivora komadori)是鹟科、歌鸲属小型鸟类,体长约14厘米。雄鸟上体暗橙色,颏、喉、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雌鸟亦为橙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污白色而缀有灰色。嘴峰黑褐色或褐色,脚肉色或肉黄色。
雄鸟从头至尾包括两翅覆羽表面等整个上体橙红色,
飞羽暗褐色,外翻具宽的橙红色羽缘。前额、眼先、颊、颏、喉和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两胁有黑斑。
雌鸟头顶、头侧、后颈、颈侧、背、肩、两翅
覆羽表面一直到尾等整个上体暗橙红色,飞羽暗褐色,
外翈羽缘橙红色。颏、喉近白色,两侧沾有暗色,其余下体污白色,胸和两胁羽缘灰黑色,在胸和两胁形成鳞状斑,腹中部和尾下覆羽白色。
琉球歌鸲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谷溪流沿岸之茂密树林与疏林灌丛中。通常更喜欢在100-200米的中等海拔高度上由蕨类、灌木丛和竹丛组成的地块。在清晨,它们沿着山谷边缘、小路边缘或路边冒险出没,因此出没在山谷上方更高的海拔。在
屋久岛,它们生活在海拔200-600米之间。
叫声:琉球歌鸲的鸣声似日本歌鸲,声音悦耳且更富有变化性,可以听到两种声音“teet-see teet-see too”或“seeet-seeet zeeto-zeeto seeet-tsi-ti-ti-ti-ti-took”。雌鸟在筑巢和孵化时音量较弱,雌鸟的声音是未来响应雄鸟的声音。“tsiiii”和“hiiick”分别是占域叫声和警报声。
繁殖期4月下旬至6月。筑巢季节分为两个时期,分别从4-6月和5-8月。第一个高峰在5月中旬,第二个高峰在6月中旬。在领土上,连续几年都在同一繁殖地繁殖。营巢于树洞中,也在崖壁洞穴和低矮树枝上营巢。有时,琉球歌鸲也使用人工巢箱或将其巢穴安装在仍然有人居住的建筑物内。巢主要由枯草茎、叶和苔藓等材料构成。每窝产卵3-5枚,卵淡赤褐色、被少许不明显的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2.5毫米×17毫米。
保护级别: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已被鸟类生活国际(Birds Life Intematlonal)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
种群现状:琉球歌鸲濒危原因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生境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下降和退化。在作为其主要居住地的琉球群岛上,它们在托卡拉、安纳米群岛上和大冲绳岛很常见,在其他岛屿则很少。根据2016年的数量普查,总数量估计在2-10万之间,能够繁殖的成年鸟数量从6667-13333只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