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塔板数(N,色谱的柱效参数之一,(简称柱效)。N取决于固定相的种类、性质(粒度、
粒径分布等)、填充状况、柱长、
流动相的种类和流速及测定柱效所用物质的性质。
在一
色谱柱中用相同的洗脱条件时候,不同化合物的滞留时间与其洗脱峰宽度之比接近常数。因此理论塔板数大的色谱柱效率高。
当然,N的大小和柱子长度有密切关系:
理论塔板高度H=柱长/N,用H可以衡量单位长度的色谱柱的效率,H越小,则色谱柱效率越高。
N为常量时,W随tR成
正比例变化。在一张多组分
色谱图上,如果各组份含量相当,则后洗脱的峰比前面的峰要逐渐加宽,峰高则逐渐降低。
用
半峰宽计算理论塔板数比用峰宽计算更为方便和常用,因为半峰宽更容易准确测定,尤其是对稍有拖尾的峰。
N与柱长成正比,柱越长,N越大。用N表示柱效时应注明柱长,如果未注明,则表示柱长为1米时的理论塔板数。(一般
HPLC柱的N在1000以上。)
若用
调整保留时间(tR’)计算理论塔板数,所得值称为有效理论塔板数(N有效或Neff)=16(tR’/W)2
分别用甲醇:水=90∶10,纯甲醇(HPLC级),异丙醇(HPLC级),
二氯甲烷(HPLC级)等溶剂作为
流动相,依次冲洗,每种流动相流经色谱柱不少于20倍的色谱柱体积,然后再以相反的次序冲洗。
分别用正己烷(HPLC级),异丙醇(HPLC级),二氯甲烷(HPLC级),甲醇(HPLC级)等溶剂做流动相,顺次冲洗,每种流动相流经色谱柱不少于20倍的柱体积(异丙醇粘度大,可降低流速,避免压力过高)。注意使用溶剂的次序不要颠倒,用甲醇冲洗完后,再以相反的次序冲洗至正己烷。所有的流动相必须严格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