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书阁(1897—1973),字晓三,河南省杞县人,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杞县班庄村。1932—1937年任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史地系教授、系主任。后任国立新民学院史地系教授、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辑等职。1948年起任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
人物经历
班书阁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杞县班庄村。其父班诗召为前清举人,从班书阁的祖父开始,就对培养自己孩子读书一事尽其所能而不惜财力。所以班父30余岁即乡试获中。班父及班的二叔边做私塾教师,边按登科出仕的方法进行自修,据说正是得益于他的祖父教诲,班书阁父亲高中举人。班书阁后来在求学、治学道路上孜孜以求,并取得巨大成就,不可谓没有家学渊源因素的影响。
班书阁18岁之前熟读四书五经及《纲鉴》、《易知录》等书,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19岁考入河南淮阳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5年他又考入河南大学国文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课下自学、自练,养成了独立阅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遂对国文研学发展出新趣向,对中国文学史、经学史、校勘学、金石学等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兴趣,学而专,再进一步,去追求学而博。
班书阁26岁赴天津任家庭教师,在这期间结识梁启超、罗振玉等喜欢研究学术的朋友,在治学上得到了他们很大的帮助。任教两年中,他开始收存名人名画、名贵碑帖。曾计划从唐碑收购入手,以至魏晋六朝诸碑帖莫不设法获取,专注于收藏从唐二王到颜柳,从傅山到吴昌硕等历代书法家的碑帖。他还喜收水墨花卉画,对徐清藤、吴昌硕、郑板桥的画法特别推崇。
28岁时,他以《书院源流考》一文投考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并获通过、录取。从此又在这里学习与研究中国史。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史地系创办于1930年秋天,伊始,程国璋教授任系主任。程君办学责任心重,积劳成疾,1932年,力辞主任,专事教职。从国学研究所毕业后,班书阁应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之聘,担任史地系讲师,1932年被委以系主任重任。在史地系,他教授中国历史,开设中国中古史、中国近古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史学概论四门中国历史学的主要课程。这些课程起始于秦统一,终结于清末,教授难度很大,非常考验讲师的专业功力和水平。他以渊博的学识认真执教,其教授方法也相当规范。授课主要以讲演、讨论、学生课堂笔记、指定参考书目等为教学的主要环节。讲演与讨论是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这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也就是现在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笔记与参考书目是研究型教学方式,学生所记笔记的内容为:课堂讨论之结果、讲义外之补充、问题疑难之释疑、课外研究之途径等。参考书籍分必须参考和自由参考,用于学生课外研究,以资深造,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研究环境。能在这样的名师门下学习,有心的学子们会是多么幸福,受益良多了。
班书阁教授参照普通大学历史学系和地理学系的课程组织大纲,弃其知识过于精专,取其知识普遍要额,以合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之需要,为本系课程设置标准。因用心打造,办系渐增声色。
历史学的主科为中国历史和西洋历史。当时,中国另一位近现代著名史学家孙毓棠教授在史地系教授西洋历史。班书阁在史地系教授中国历史,他开设的是中国中古史、中国近古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史学概论四门中国历史学的主要课程。这些课程起始于秦统一,终结于清末,纵贯上下二千年,教授难度很大。他以渊博的学识认真执教,其教授方法也相当规范。授课主要以讲演、讨论、学生课堂笔记、指定参考书目等为教学的主要环节。讲演与讨论,是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也就是现在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笔记与参考书目是研究型教学方式,学生所记笔记的内容为:课堂讨论之结果、讲义外之补充、问题疑难之释疑、课外研究之途径等。参考书籍分必须参考和自由参考,用于学生课外研究,以资深造,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研究环境。20世纪30年代,班书阁的科研实力也在稳步提升,他在《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期刊》、《燕大月刊》、《北平图书馆馆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诸多述著。
在1928至1942年间,七十一名国内著名学者和日本汉学家编撰《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入篇目31000余篇,字数1500万字,可谓洋洋大观。从资料记载看,他是撰稿较多者之一,所撰提要不止1446篇,还有增撰稿篇目若干。他所从事的提要编撰工作,也是他学术研究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攀登学术高峰的重要标志。
1928至1942年间,中国近代大出版家张元济主持的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由日人桥川时雄出资,在北平组织71名国内著名学者和日本汉学家编撰《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本书仿照清朝乾隆时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体例,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方志部和丛书部编撰。修成后,收入篇目31000余篇,字数1500万字。篇目相当于清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3倍,字数相当于5倍,可谓洋洋大观。其中,北洋女师范学堂(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创始人、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和班书阁参加了编撰工作。根据日本东洋文库所藏《<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辑资料》所载:1936、1937年,已收“班书阁所撰提要1446篇,为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等,子部杂家、艺术等,集部别集、诗评等类著述,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撰稿较多者之一。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从资料记载,对班书阁的编撰工作可作如下评价:一、在71名国人撰稿者中,他是撰稿较多者之一;二、他所撰提要不止1446篇,还有增撰稿篇目若干。
1936年7月,他受聘纂修家乡杞县县志,于是班将辞去女子师范学院教授辞去,专心于修志。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回原籍杞县,孝养母亲并继续纂修县志以维持生活。1938因战事波及家乡,只好携家眷再回北京,为生计而在伪北大及伪师大等校代人讲授中国历史课程。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7年,赋闲在家一年有余后,经人推荐,班书阁到山西大学任教,时山西大学迁回太原不久,百废待兴。时任校长徐土瑚慧眼识珠,请他到山西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讲授中国沿革地理、秦汉史、南北朝史等课程。
。
即便在这种苦闷的时期,他仍然专研于中国历史古籍文献,先后向历史系学生作了《山西历史行政区划概况》和《山西古代学者在史学上的贡献》等专题报告,加深了学生们对山西的深入了解和对历史学的热爱。
1966年班书阁退休,回到北京市与老伴侯若素欢度晚年。文革中几经周折,各种磨难。
1973年11月3日,班书阁在北京辟才胡同旧居病逝,终年73岁。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史及中国历史古籍文献,对古代碑帖也有很深的研究。
主要成就
班书阁生平主要论著有:《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史学概论》、《五代史记注引用书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等。论文有《书院制度考》(含:书院兴废考、书院掌教考、书院山长考、书院藏书考、书院主时 考 等)、《曲赦考》、《南唐书笺注引书表》、《东晋侨置郡释例》、《东晋襄阳郡侨州郡县考》等。另有未出版著作《宋元版书著录考》、《明史本证》、《山西碑帖考释》等。
人物评价
班书阁在学术研究领域苦心孤诣,成果丰厚。他所从事的提要编撰工作,是他学术研究的重大成就和攀登学术高峰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