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林村村民以赵姓为主,赵氏祖甘肃天水郡,后分支迁徙祁门新安乡老屋下村,子孙繁衍,赵友善一支又迁珠林,咸丰初年由赵友善的第八代孙赵昌阳、赵五保二人牵头建祠,因老屋下的祖祠名“积庆堂”,珠林赵氏一世祖名“友善”,取其“积善之家,必有馀庆”之意,命名“
馀庆堂”。又因珠琳村前一条小河名为龙溪河,所以古戏台又称“龙溪天水万年台”。
古戏台设在馀庆堂的前部分,是祠堂建筑的一部分。建于清咸丰初年(1851—1853),同其它宗祠一样,馀庆堂分前、中、后三进,祠堂面积504.08平方米。前进是戏台,两厢是看戏的观戏楼,与主戏台连成一体,建筑工艺讲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祠堂坐西面东,戏台坐东朝西。戏台距地面2米,分前台和后台部分,前台又分正台及两厢。正台为表演区,两厢为乐队、锣鼓伴奏所用,戏台占地面积98.6平方米。戏台前两侧建有两列看台,面积为38.12平方米。
戏台台面,制作工艺讲究,前檐挑檐檩至额枋间布满了装饰斗拱,内外额枋、斜撑、雀替、月梁等,上面均雕刻着各种各样的精巧的人物、戏文、花鸟图案,展示了古徽州民间木雕工艺之精美。戏台天花为藻井式,层层往里收进,最下一层为矩形,最上为穹形空顶。藻井不仅起装饰美观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其形状对回声能造成强烈的共鸣,使演员的唱腔显得更加珠圆玉润,观众在远处也能听得清楚。巧妙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高超建筑工艺。两列看台上除有精致的6栋隔扇棂花窗外,还镶嵌有许多精美的花鸟人物故事的浮雕。整个戏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装饰性很强,在建筑、浮雕、绘画艺术上有着很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