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鱼
鲈形目丝足鲈科动物
珍珠鱼,又名珍珠马甲、珍珠丝足鲈、蕾丝丽丽,是鲈形目攀鲈科鱼类。成鱼体长约15厘米,体形优美,全身呈长椭圆形,侧扁,尾鳍浅叉状;背鳍高短,臀鳍发达,金黄色;身体两侧各有一条黑色的斑纹,自嘴端经眼及腮盖,直达尾柄。因其浅茶色的身体上,散布着珍珠般的银色珠点,因此得名。
外形特征
珍珠鱼体呈椭圆形,侧扁,头大,微尖。口亚上位,眼大。背鳍高而短,胸鳍圆扇形。从吻端下部及胸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着身体两侧的侧线,各有一条由黑色圆斑组成的纵向条纹。珍珠鱼腹鳍胸位,而且已经演化成为一对细长而柔软的触须,可向各个方向自由转动,有触觉功能,能探测周围有无障碍物和辨别食物,平时随着身体的游动,时而在前方摇晃,时而转至两侧摆动,或上或下,犹如盲者探路的手杖,十分灵活敏锐;在不游动时,触须也会轻轻飘动,好像女孩在梳理自己长长的辫子,异常美丽。臀鳍长而宽,占到体长的 2/3,始于腹鳍后,越向后越宽,直至尾鳍处。尾鳍后缘稍稍内凹,近似分叉。
嘴的下部及胸部为闪亮的金黄色,从嘴到尾柄基部,沿体侧线,在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由贺斑点组成的黑公纵向条纺。臀鳍前部为金黄色,腹鳍已演化为丝状触须,呈金黄色。
珍珠鱼是美丽的、最受欢迎的大型热带鱼之一,它那闪着珠光宝气的身躯游动起来,显得雍容华贵、端庄高雅,犹如穿着珍珠马甲的水中皇后。更有趣的是它的两根金光闪闪的,长长的,已演化为触须的腹鳍,慧常灵敏,在游动时,会前后左右摆动,像探路的手杖;在不游动时,也会轻轻摆动,像皇后在梳理那两根金色的长辫子。
生活习性
溶氧
溶氧珍珠鱼和蓝星鱼、丽丽鱼一样,有褶鳃一类的辅助呼吸器官,可以在水面吞咽空气,从空气中吸收氧,在含氧量较少的水中可安然无恙,能饲养在鱼体密度较高的水族箱中。同时,它们浮出水面吞咽空气的姿态也颇有伫目一顾的欣赏价值。
水温
这种鱼喜欢栖息于不太流动或完全静止的天然水域,需要的水温较高,适温范围为20℃~30℃,最适水温为 24℃~27℃,对水质要求清澈透明,适合生活在弱酸性的硬水中,所以在一些酸碱度偏高的环境中不能好好生活,不能显现出美丽的色彩。
食性
喜欢在水族箱上层觅食,属杂食性鱼类,不择食,偏爱水蚤、摇蚊幼虫、线丝虫、水蚯蚓、虾籽、蟹籽等富含高蛋白质的小型活饵,也能投喂干饲料。
饲养
由于珍珠鱼躯体较大,性胆怯,喜栖息在浓密的水草里,所以饲养水族箱要足够大,而且最好广植一些水草,以供其藏匿、休息。如能同时用美丽的石块堆成假山则更好。水草和假山既可提供珍珠鱼隐身场所,又起到“以景衬鱼”的作用。 珍珠鱼平时性情温顺和善,不象一般攀鲈科鱼类爱争斗,适宜和小型热带鱼混养,但其成鱼不宜与体型纤小的诸如红莲灯鱼等脂鲤科鱼类混养,因它会追逐吞食这些小鱼,更不能与性情凶猛的鱼类混养,否则会因受惊吓而导致体色黯淡无光,甚至不进食。值得指出的是,到了繁殖期的珍珠鱼变得暴躁、好斗,有攻击雌鱼的倾向,而平时雄鱼之间也鲜有争斗,因此繁殖时要分箱单养。 珍珠鱼的幼鱼胆小,对水质极敏感,如遇光线突然熄灭或开启时,幼鱼会因受惊而四处乱窜。
命名与产地
珍珠鱼的学名为珍珠毛足鲈隶属于攀鲈科。来源于热带鱼三大发源地之一的东南亚,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为最多。他全身银灰色,体腹乃至各鳍边都镶嵌了珍珠状的灰色圆斑,缓缓游动时全身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珠光宝气,显得格外雍容华贵,柔和迷人,因而被赞为珍珠鱼。其他中文名尚有珍珠马甲鱼、马山克鱼、马三甲鱼、彩石线鳍鱼等。
繁殖方式
珍珠鱼为卵生鱼类,繁殖水温以 /,6左右为宜。繁殖时,雄鱼向水的表面吐泡沫,泡沫集聚成一片,即为泡巢。雌雄鱼经过激烈的追逐后,即进行产卵,雌鱼腹部向上把卵排入泡沫巢内,雄鱼立即使卵受精,总共排卵可达 100-150粒左右。产卵结束后,可将雌鱼自缸内取出另行饲养,由雄鱼单独执行照顾后代的任务;约经1-2天,仔鱼便可孵化出来。当仔鱼能自由活动时,再开始喂食,以喂滤过的小水蚤为宜。此时可把雄性亲鱼自缸内取出,以免伤害仔鱼。若饲料丰富,仔鱼成长很快。
雌雄辨别
珍珠鱼雌雄鉴别比较容易,其鉴别方法是:雄鱼背鳍,臀鳍均较长,末端呈尖形;雌鱼背鳍、臀鳍相对较短,末端成圆形,性成熟的雌鱼腹部较膨胀。
珍珠鱼的雌雄一般在饲养5个月后才容易区别。雄鱼背鳍、腹鳍均长而飘逸,鳍边末端较尖;雌鱼的背鳍、腹鳍相对较短,鳍边末端钝圆,身体略小,腹部较膨胀(见图)。繁殖期间雄鱼的下颚至鱼腹部均呈现出艳丽的橘黄色或大红的“婚姻色”,美丽眩目,而雌鱼则不同,身体色彩浅淡,不及雄鱼美艳可爱。
繁殖步骤
亲鱼选择
珍珠鱼一般经过10个月的生长,体长可达6厘米以上,达到性成熟年龄。可选择胸部变红,腹鳍变长,而且体态健壮、体色鲜艳的雄鱼作亲鱼。在繁殖期间,雄鱼有非常显著的第二特征,它的个体比雌鱼大,而雌鱼必须挑选腹部明显膨大的个体。另外,最好选择体长7~8厘米的二龄鱼,其繁殖成功率最高,而体长超过10厘米的个体已过了青春期,繁殖成功率反而降低。繁殖前先把雌雄鱼分开饲养半个月以上,用水蚤等活饵饲养。
水族箱
繁殖水族箱要大,规格可为60厘米×50厘米×40厘米,水温度控制在27~29℃,PH值6.8~7.2,在水的硬度7~9°dGH的水质条件下进行繁殖。这种鱼也和斗鱼、蓝星鱼一样,吐泡筑巢进行繁殖,因此繁殖水族箱里要在水面放置一些悬浮性的水草或水草叶片,使雄鱼能在其间筑一个相当大的泡末巢,或放一块塑料泡沫板代替水草,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繁殖水族箱内水的高度应是箱高度的一半,不必提供任何增氧、过滤用的设备,因该鱼独特的生理特性,在水溶氧较低的情况下可直接呼吸来自水面的空气,使用增氧、过滤设备反而使它们构筑的巢不坚固。
将经过仔细挑选的亲鱼按雄:雌=1:1的比例投入繁殖水族箱后,经过一段时间,即开始产卵繁殖的准备活动。
筑巢发情
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在进入繁殖水族箱后2~3天内找到合适位置,就开始在水面一边呼吸水面的空气,一边吐出一个一个的小气泡构筑浮性泡沫鱼巢。其所筑的泡沫比较大且松弛(一个直径为5~15厘米)。在雄鱼筑巢的过程中,雌鱼一般在旁静止不动,但也不时游近泡沫巢,似乎在鼓励。雄鱼开始做泡沫巢是发情的先兆。
繁殖育苗
交配产仔
筑泡沫巢一般需2~5小时才能筑好,然后雄鱼就开始引诱躲在一角的雌鱼,并开始攻击追逐雌鱼。此时的亲鱼,尤其是雄鱼的体色变得很快,经常在数秒时间内变成橘黄或大红,雌鱼体色也比平时鲜艳一些。倘若受到人为的惊动,又会马上恢复到平时的色调。雄鱼此时还会全身痉挛,以各种舞姿向雌鱼求爱,雌鱼首先逃避,继而被引诱并驱赶进入泡沫巢底部,共同执行繁殖工作。若雌鱼性欲良好,便自愿游至巢下让雄鱼拥抱。雄鱼弯曲身体裹住雌鱼,雄雌鱼身体都弯成“C”形,雄鱼用头压迫雌鱼腹部,在双双激烈的几次拥抱翻滚之后,雌鱼兴奋中将卵子排出,雄鱼同时射精,使卵受精。雄鱼小心翼翼地用嘴将排到水中的受精卵一颗颗地衔回泡沫巢中。通常双亲产卵由早晨开始持续至中午,雌雄鱼经过数次翻滚产卵运动,雌鱼才能把全部卵子排空。
产卵结束后,应将雌鱼捞出分箱另养,以免它游近泡沫巢时被雄鱼追逐咬伤,并应投精饲料仔细照顾,使它及时恢复体质,雄鱼则留下守护鱼卵直到孵化,并负担起看管稚鱼的责任。
护卵孵化
雄鱼独自小心翼翼地看护着鱼卵,不时扇动胸鳍增加泡沫巢中鱼卵附近的溶氧量,还不时将浮巢外的受精卵用嘴衔起送回泡沫巢中,并不时吐出更多的气泡来修复这个保护儿女们的泡沫巢。
受精卵在雄鱼如此精心呵护下,孵化水温在27℃以上,原先色泽较浅的受精卵即变成黑色,一尾一尾大小宛如针尖的仔鱼此时便破膜而出。刚孵化的仔鱼游泳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无自由游泳的能力,只能附在泡沫巢内*体内带油球的卵黄囊维持,依旧需要雄鱼在一边呵护照顾。再经过36小时左右,仔鱼的卵黄囊基本消失,能主动游泳,也能自行捕食细微的水蚤时,就要将疲惫不堪的雄鱼捞出进行恢复饲养。
育苗
珍珠鱼仔鱼的个体较其他热带鱼小,往往在卵黄囊消失,开始从外界摄取食物时,因缺乏微型饵料而成活率很低,又因仔鱼的口径很小,不能用丰年虫无节幼体做开口饵料,所以需要适时供应一些更小的轮虫、草履虫等组成的适口性强的饵料,以提高仔鱼的成活率。以后再渐渐过渡到用细筛滤出的小鱼虫喂食。随着个体长大,投喂的鱼虫无需过筛,也可以投喂动物蛋白质在35%以上的干饲料。
日常管理
仔鱼期间,因其鳃发育未全,或因培育水体中鱼体密度高,易发生缺氧死亡,此时应微微充气。在卵黄囊消失后开始在水面下游动的一周内,一般不加水,不换水;一周后加少量水。
随着仔鱼的成长,饲养要特别小心,因在这个时候,体长1.5~2.5厘米仔鱼的附属呼吸器官正在成长,如投喂鱼虫等活饵未经消毒,且投喂过量时,水质容易混浊变坏,或遇到水面上冷空气的突击,则会患上“肺炎”症而死亡。为此,水温应酌量提高,同时水族箱内水量不宜太深,以免使仔鱼遭受过大压力。不过,珍珠鱼的幼鱼一般都能健壮成长。
珍珠鱼在良好的水族箱环境中的寿命可在5龄以上。
种群分布
珍珠鱼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淡水溪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6 19:59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