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尔磁子或称
玻尔磁元,以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为名,是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所得,与
电子相关的
磁矩基本单位,是一项常数。其用在电子轨域
角动量及
自旋角动量相关磁性的表示。
质子和中子具有磁矩,它们是
原子核磁矩的来源。核磁矩通常以
核磁子N为单位 ,核磁子的数值约为玻尔磁子的1/1836,实际核磁子值
因为核磁矩比
电子磁矩小得多,所以
原子磁矩主要由电子磁矩组成。玻尔磁子也可作为原子磁矩的单位。
它是由玻尔首先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一个电子的自旋磁矩在空间z方向的投影有两个值,μs=±μ1,即其绝对值等于1μB。轨道角量子数为1的电子(P电子),其轨道磁矩在空间Z方向的投影也等于1μB,所以玻尔磁子是原子磁矩的天然单位。不同原子(离子)的磁矩往往是用玻尔磁子来标志的,例如:Fe的离子磁矩是5.9μB > Ni的离子磁矩是3.2μB ,Nd的离子磁矩等于3.6μB等。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硕士/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
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