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枢中,髀枢,髌骨,髋骨,分中,髀厌。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当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浅层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主治半身不遂,瘫痪,下肢痿痹,腰脊痛,腰胯疼痛,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遍身风疹,荨麻疹,脚气,水肿等。直刺1.5-2.5寸,可灸。
别名
枢中,髀枢,髌骨,髋骨,分中,髀厌。
名称释义
旋转为环,跳指动,穴当髀枢,人患腿部风痹则不能伸屈跳跃,针此疾去,可使人跳跃如常;而取该穴,必须侧身下腿,屈上腿,旋转髀枢,形似跳跃,始得其穴,因名环跳。
功能作用
祛风湿,利腰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定位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当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微屈掌,小指掌关节按在股骨大转子顶端,下按,当拇指尖到达处是穴。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坐骨神经→股方肌。浅层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和臀下动、静脉等。
主治
半身不遂,瘫痪,下肢痿痹,腰脊痛,腰胯疼痛,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遍身风疹,荨麻疹,脚气,水肿等。
操作
刺灸法: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有放电感向下肢放散;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温和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脚气等。
配伍
配束骨、
交信、
阴交、阳谷治髀枢中痛不可举;配内庭治胫痛不可屈伸;配阳陵泉、巨虚下廉、阳辅治脚不能行;配风市、阴市治腿股转酸难移步;配阳陵治冷风湿痹;配委中治腰痛;灸环跳、风市治膝以上病等。
功效
环跳穴属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所,位于髀枢处。以局部治疗作用为主,主要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有祛风除湿利关节的作用。
附注
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冷风湿痹,风疹,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转侧。”
3、《席弘赋》:“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间针与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