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心理学属于环境心理学在当代的一种新的发展,环境心理学的另外一种发展形式为生态心理学或心理生态学。肇起于1960年代的环境心理学,从关注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到关注环境因素对人的工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关注环境与人的行为的交互作用.发展为关注人的行为对周围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而形成了环境保护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环境价值观的定义,比较有影响力的是Stern和Dietz提出了环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1)
自我中心主义环境价值观(2)利他主义环境价值观(3)生态主义环境价值观。
近20年最著名的环境价值观一新环境范式成为一种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价值观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它的主要观点是:(1)人类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保护他们对我们有益;(2)我们所做的很多事对环境具有无意识的消极后果;(3)很多资源是有限的;(4)生态局限如环境承载量,制约着我们。
在环境领域中所研究的态度包括两类:对环境的态度(一般环境态度)与对某种环境行为的态度(特定环境态度)。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一般环境态度预测一般环境行为,特定环境态度预测特定环境行为。
广义的环境行为,是指能够影响生态环境品质或者环境保护的行为,它可以是正面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行为,如资源回收等;也可以是负面的,不利于生态环境的行为,如浪费资源等。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环境行为定义为正面的,对生态环境有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