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管理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管理措施
环保管理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管理措施。现存的主要问题是环保机制不完善、环保技术和产品不达标等。
工业环保管理
重要性
1、社会对环保的客观需要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下,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研究问题。而化工企业在我国工业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前企业的发展呈个性化的趋势,所以环保问题成为了当下我国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在这其中,对于化工企业因其生产所产生的一些废气、废水、废料的处理问题,成为了我国民众最为关心的重要环保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化工企业的环保意识进行加强,对于环保管理进行增强,其已经成为了我国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2、化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化工企业如何处理企业的环保问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对利益最大化进行寻求的最有效的来源与途径。化工企业对生产中所产生的一些废物进行处理,只有选择一些对的方式才能在其构建企业的发展环境中处理更好的未来发展的氛围,所以对于企业处理废物的手段必须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将其处理效果做到最好,所以在这种角度下出发,化工企业才能在未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现状
1、企业领导对环保没有足够的重视
我国的化工企业并没有将环保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环保的理念在企业中的发展,也是在近些一些企业才相继进行的,所以化工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环保理念的认识不足,没有对环保的重识,也没有认识到环保对于国家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环保的工作没有认识其重要性。
2、环保技术和产品不达标
许多新的能源与技术都在环保企业生产中被使用,这与我国民众对于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全国环保意识的加强,一些产品表面上是节能环保的标识,然而商品的本身与环保节能没有任何的关系。当这些假冒的产品被应用到化工企业当中去时,其对于化工企业生产中所起到的环保作用微乎期微,甚至毫无作用。而且由于一些化工企业在生产时由于其自身的经济原因,对于环保设施的选取只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技术与措施,企业生产时所使用的技术与其生产设备都达不到相关的环保管理所规定的要求。
3、环保机制不完善
如果我们想从根本上对环保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环保机制的建设,保证企业内部对于环保管理做到有制可遵有章可循。环保管理对于国家与企业的发展是硬道理,但是许多企业出于对利益的追求,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式的规划制定。对于相关的环保标准也没有出台,所以其环保管理的机制也存在问题,对于环保的管理也没有相应的制度相支撑。我国的一些化工企业对于环保管理制度制定的较好,但是企业内部生产时的治理技术较差,对于企业自身的污染特性没有一定的理解,其所制定的程序也不合理,使得其进行执行的配套设施不合格,在进行环保管理时的效果也就产生了较大差异。
加强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的对策
1、提升化工企业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如何让化工企业对其自身的环保管理进行重识,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让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对环保管理的投入,但是当企业进行环保投入时其短期是很难见到回报的,对于环保的资金投入多是在其社会与环境的公共效益中被体现的,并且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所以企业内部能否将长期利益环保利益放在首位,是企业发展中的重点,企业的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那么就是追求短期利益的表现,所以只有化工企业管理者从根本上对环保进行重识,才能将企业的环保工作做的更好。
2、构建起一套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化工企业在建立内部的环保管理时,对于人才与设备的投入都在加大力度,这样才能以更好的氛围进行环保管理。并且在进行环境保护的促进措施上,必须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进行融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二者有机的融合。
3、把好工艺选择和设备订货关
对化工企业来讲,一些在市场中所出售的相关的环保产品并没有其相应的检测其产品质量的标准与规范,我国的环保产品市场较为混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化工生产企业的环保设备其专业性不足,而且化工企业所使用的环保设备也不是专门的定制符合企业生产的需要的,并且一些生产环保设备的企业只对自身的利益进行追求,使得其在进行产品的宣传时夸大效果,并且在产品进行出售时往往会产生行贿的行为。
农村环保管理
农村环保管理体制的障碍
1、部门协调不顺
2、管理体制矛盾重重
3、事权,财权划分不合理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省市两级政府借鉴中央政府的思路,采取与县乡政府分税的办法来集中财力,却向县乡转移责任。由此形成了财政收入上移,支出责任下放,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县乡财政缺乏必要自主权的体制状况。由此导致:一方面,县乡政府不得不将扩大税源作为其行政的首要目标,片面强化经济建设职能,竞相招商引资、跑项目,积极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甚至不惜竭泽而渔,牺牲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就不同层级政府间的事权责任并没有明确划分,但是就财政支出责任来看,县乡政府普遍承担着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多种地方公共产品
4、县乡政府政绩考核缺乏环境治理目标约束
尽管我国已经通过推行环保模范城市,环保目标责任制等制度推进相关各级政府以及企业领导人的环境责任制,但由于环境绩效还不能够以制度化和可靠的方式纳入到一个综合绩效的指标体系中,从国家层次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到省市和地方的政绩指标和企业的核算制度和会计制度,都没有把环境作为规范化的内容以规范化的方式内置到这些指标以及指标值的核算中。导致以国民生产总值以及总产值为主导的单一经济指标依然是政绩考核和成就的主要表征,当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出现矛盾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出现环境考虑让位于经济优先的现象。根据《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的责任主要在地方。但在县乡政府政绩考核中,仍以经济指标为主,缺乏环境治理目标约束,也缺乏环保问责机制。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都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发展经济是其主要目标。这种以经济目标为主导的压力型体制,以上级地方政府对下级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进行数量化的指标考核为特征,下级地方政府官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以作为评定政绩的重要标准。这使得各级地方政府缺乏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往往倾向于为了经济发展而容忍,袒护甚至纵容经济发展中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对环保部门的工作不予配合和支持。
农村环保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1、突出环保行政主管机构的统一监督和管理职能
2、建立跨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鉴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普遍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必要设立由国务院主持的跨部门协调机制。例如,在职能分工的同时,西方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协调机制。由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解决环境问题几乎涉及政府的所有部门,所以协调各部门的立场和解决部门间的冲突非常重要,如美国的国家环境质量委员会。由于有了这样的协调机构和程序,舒缓了环境保护机构与其他部门在职能和工作中的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跨部门协调机制的机构形式可以是非常设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以整合,协调和发挥现有的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作用,搞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解决以下5个方面问题:一是部门间,行业间,地区间,企业与社会问与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二是经济开发主管部门的眼前和短期目标与国家环境保护的长期目标存在矛盾和冲突:三是超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职能范围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最终制定和执行;四是制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各部门的协同作用;五是保证制定行业和部门规划时,充分考虑各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要注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的部门协作机制的构建,尤其是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的作用整合和协调。例如,针对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农业,环保,工商等部门应该信息共享,实时掌握乡镇企业类型,数量,分布,生产等环境影响因素,对其环境污染和治理污染的状况进行及时监管等。
3、通过参与决策和建立监督机制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4、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注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作用整合
要明确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的职能,尤其是财权和事权要一致。中央政府要完善制度,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提供政策指导和应用手段,然后由地方政府具体执行。东部富裕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应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环境污染防治,由中央和地方各自承担相应责任;对于环境污染防治中外部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央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对社区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承担更大责任。要明确基层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的具体实施者,应当引导县乡基层政府转变职能。一方面,引导县乡政府退出对乡镇企业经营的过度介入,在放活乡镇企业经营的同时,对乡镇企业的污染实施有效监管;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调整对县乡基层政府的政治激励机制,弱化单纯以经济发展指标为主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包括环境质量和污染治理指标在内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基层政府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20:07
目录
概述
工业环保管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