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钧男,汉族,1914年5月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一个贫苦的木匠家庭。历任黑龙江省体委主任,国家体委常委,黑龙江省委视察研究室副主任,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2000年7月23日,王钧因病医治无效,在省城哈尔滨市逝世。
人物生平
王钧男,汉族,1914年5月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一个贫苦的木匠家庭。少时曾读私塾和国民小学。1933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抗联第六军军部保安团政治部主任,抗联第六军二师第10、11、12团政治部主任、团长、团党委书记,西北远征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第三支队党委书记等职。1945年7月以后,历任中共东北委员会执行委员,苏联红军黑龙江省省会北安地区卫戍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参议会议长,中共黑龙江省委执行委员,黑龙江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黑龙江省剿匪总指挥等职务。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59年转业,历任黑龙江省体委主任,国家体委常委,黑龙江省委视察研究室副主任,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86年7月,任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
2000年7月23日,王钧因病医治无效,在省城哈尔滨市逝世,享年86岁。
成就
由于其在战争年代的显著贡献曾荣获国家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
人物贡献
在长达50多年的战争与建设的岁月中,戎马生涯,转战黑龙江各地,参加过无数次大小战斗,为反抗侵略者、解放新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在极其艰苦的寒冬,打开了龙北地区游击活动局面,攻克讷河、克山两座县城,把游击战争发展到呼伦贝尔盟和大兴安岭地区。在战争中还总结经验,发明了多种战术方法,巧妙地杀伤敌人,保护了自己。在长期从事体育工作中,关心群众体育活动,积极提出发展体育事业的设想和建议,为我省体育事业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离开领导岗位之后,坚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撰写了许多回忆文章,如发展赤色游击队抗联第六军党史等。
人物事迹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东北光复。以尚其悦为首,搜罗伪警、特务、土匪等麇集依安县泰安街,妄想以此为据点,向北推进,扩大地盘,成立国民党省政府。为此,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省工委”)作出“巩固克山、保卫拜泉、打下泰安,然后回解德都之围,以求打开黑龙江省局面”的决策。省工委派省军区副司令员王钧为总指挥、二旅长张光迪为副总指挥、三旅长廖中符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副政委亚民为政治部主任,调二、三旅8个团和克山、克东、拜泉、依安(驻克山县)等4个县保安大队4000余人,组成攻打泰安大军。
同年12月25日,王钧率部赶到泰安,将指挥部设在泰安街东北元号屯(今依安县依安镇合心村七屯)。王钧带领团以上干部经过详细观察,泰安四周围墙高1丈,墙上设铁丝网,墙下挖深沟8尺,并浇水冻冰。城四角筑有碉堡,四门堵死,戒备森严。据此,王钧做出战斗部署:三旅九团为主攻,由团长邢奎和政委马兴武率部,攻打城东和城南。其他部队为佯攻,三旅十团围攻城西南和火车站,二旅守城西和西北,各县大队围攻城北和东北。战斗计划先扫清外围,攻占城东亚麻厂,打下城南制高点火磨,控制全城。用“楔型”战术,突破一点,向纵深发展,彻底消灭敌人。
27日拂晓,王钧下达进攻命令,发起外围扫荡战,九团兵分两路夺取亚麻厂(今城东淀粉厂)和火磨。亚麻厂守敌逃回城内,我军摧毁东门炮台。28日,攻占城南铁路路基一带,城内敌人几次突围被打回去。外围扫荡战持续至30日晚。31日早8时,总攻开始,向火磨发起冲击。火磨全称“泰安东亚火磨”,是辛亥革命时期哈尔滨十大资本家之一的王魏卿所建,主体是一座四层楼房,十分坚固,易守难攻。九团三营长袁大文、指导员严世聪连续组织几次进攻火磨制高点,未成,后派1个加强排46人,带3挺机枪,在火力掩护下,直冲火磨。敌人居高临下,组成密集火力网。我军无法前进,这时两名机枪手突然站起,对准火磨直射,压住敌人火力,占领附近1所草房。敌人往草房上洒汽油用火攻。我军38名战士壮烈牺牲,8名战士带着3挺机枪退回阵地。为占领火磨,请求苏军用81毫米迫击炮和105毫米加农炮摧毁火磨。红色信号弹升起,全线发起总攻。炮火先炸开南门,九团攻入,与敌人展开巷战。接着东、西、北三门相继攻破。泰安城枪炮声、冲杀声惊天动地,硝烟滚滚,敌人死尸遍地,全部被击溃。泰安战役共击毙敌人600余人,生俘1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2000余件,消灭了黑龙江天字第一号敌人。作恶多端的匪首刘亚洲被击毙,白大胡子和徐乃斌化装逃跑被俘,斩首示众,唯有尚其悦从城东北角溜走了。下午3时许,红旗飘扬在泰安城上空,依安县人民彻底解放。为此,作战部队受到东北军区通令嘉奖。中共黑龙江省工委确定1946年1月1日为依安县解放纪念日。1946年6月,依安县人民为泰安战役殉难烈士立碑,县长许英年撰写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