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武,男,1980年生,教育技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现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电教中心(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师从Chen Wenli副教授,现在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工作。长期从事数字化学习技术与环境、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中外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媒体技术(艺术)战略规划、思维训练、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学习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研究。
人物经历
王运武,山东聊城东阿人,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现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技术、摄影专家陈琳教授,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技术专家黄荣怀教授,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师从Chen Wenli副教授,现在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工作。
●“教育技术学科网”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成员。《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远程教育杂志》、《
开放教育研究》外审专家,《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核心期刊)杂志编委,《
教育技术期刊》(Scient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杂志编委,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会员。
●出版著作3部,参编著作2部,参编国家精品教材1部。
●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期刊24篇,在《人民政协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等报纸发表论文多篇,发表EI、ISTP论文2篇。
●硕士学位论文获2009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多项成果在江苏省高教科研成果、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等评比中获奖。。
●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情报参考》、《教育文化论坛》、《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头条网”等媒体转载。
●独立完成省级、校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研究兴趣
数字化学习技术与环境、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中外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媒体技术(艺术)战略规划、思维训练、数字校园(
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学习科学与技术等。
知识背景
除了主修教育技术学专业外,广泛涉猎了教育学、心理学、广播电视、英语、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思维科学、技术史等学科知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讲授课程
本科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学习科学与技术》、《创新思维方法》、《思维训练》、《数字校园规划与实施》、《教育技术前沿问题专题研究(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数字校园研究前沿、教育神经科学、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前沿问题专题研究(数字媒体创意设计)》、《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智慧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管理》。
研究生课程:《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网络技术与教育应用》、《学习科学与技术》、《Learning Science and Learning Theory》、《教育变革力与创新创造力研究》
指导学生
研究生
2010级研究生
韦慧伊《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史研究》
刘楚楚《专题学习网站导航设计的可用性研究》
2011级研究生
李小刚《面向大学生的微型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2级研究生
魏先龙《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朱明月《联通主义视野下的学习方式变革》
于长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周勇 《初中信息技术校本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兴化市沈伦中心校为例》
2013级研究生
周静《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杨曼《技术支持的高校课堂教学变革研究》
臧结成 《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2014级研究生
丁超
唐丽
王洪梅
2015级研究生
刘甜
陈健
姚宇翔
本科生
1.2008级本科生(教育技术学)
张梦《网络视频公开课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赵秋锦《教育博客群的内容分析研究》
殷丹丹《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无效行为研究》
周磊超《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2.2009级本科生(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艺术)
教育技术学:张春兰、黄鸽子、周燕、苏婷婷、陈周婷(宿迁学院)、韩晓晗(宿迁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沈冯霞、刘娟(宿迁学院)、林虹(宿迁学院)
3.2011级本科生(教育技术学)
吴雪晴、李春、苗国芳、袁璐
4.2012级本科生(教育技术学)
孙兴曈、庄雪雯、张妍、张艳艳、杨子辉、杨秋燕、黄久敏
出版图书
学生课题
学术会议
科研课题
本课题从文化、哲学、生态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视角下透视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探讨了中外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演进、内涵和意义,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中外(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教育信息化,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外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外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与评价,中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外教育信息化产业,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5. 独立承担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7YW051,2007.6-2008.6)
6.参与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工作规划及评估实施方案研究(2010.7-2011.4 )
7.参与北京市29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申报评审工作(2010.8)
8.参与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Partners in Learning,PiL)二期创新教师项目评估工作(2010.8)
9.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建设部分”解读撰写工作(2010.3-2010.4)
10.参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评审工作(2009.12)
11.参与北京市38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申报方案评审工作(2009.12-2010.1)
1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批准号:BCA060016)子课题《基层三种远程教育机构(电大、奥鹏中心、高校中心)教学支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以韶关市境内三所远教机构为例》(2009.2-2011.1)
13.参与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项目(2009.3-2010.3)
14.参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教师教育课程共享方案”设计(2009.9-2011.4 )
15.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Cyber Network for Learning Languages)的可行性研究(2009.1-2009.5)
16.参与教育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处网络教育从业者专业化培训平台设计与测试工作(2008.12-2009.4)
17.参与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子项目“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2009.1-2009.3)
18.参与江苏省委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横向课题《江苏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规范》的研制(2007.12-2008.5)
19.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CA060095,2006.12-2009.3)
20.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研究(2007.5- )
“教育技术学科网”是由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省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费支持建设的公益性网站。本站的建站宗旨:用你我智慧共建教育技术学的交流研究平台,共享优秀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服务教育,服务社会。
截至2011年8月31日,该网站总页面流量为6,695,682,共计来访4,911,317人次,年访问量达100万人次。教育技术学科网受到教育技术学界的广泛关注,正成为教育技术学人的重要精神家园和学术交流平台。
科研成果
论著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1. 《重构教育信息化产业生态链》,王运武,发表于《人民政协报》,第5645期(2010-05-26)第11版。
2.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王运武,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第217期(2009-06-10)第02版。
3. 《治学经验介绍》,王运武,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报》(XZNU Postgraduate)第2期(2008年11月22日)。
4. 《为国储才建奇功 敬文精神永流传》,王运武,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校报》-第401期(2008-10-20)-第03版:第3版。
5. 《教育技术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王运武,发表于《聊城师范学院报》(2002年更名为《聊城大学报》),第9期 总第340期(2001年4月14日)。
获奖
研究报告
1.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报告》(撰写约9.2万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2.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研究报告》(共14万字,其中撰写约7万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3.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评审稿》(1.4万字,主要执笔人之一),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4.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项目调研及专家咨询会纪要》(撰写约9万字),完成时间:2010年3月。
5.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3.7万字,其中撰写约2万字),被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1月。
6. 《总干事关于建立由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草案)》(约1万字,参与撰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采用,完成时间:2009年4月。
学术报告
1. 《关于加快制定<中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法>的战略思考》,北京“国内教育信息化产业应用团体标准项目研讨会”暨“标委会成立大会”,2016.6。
2. 《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2016.3。
3.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混合教研》,应邀参加北京市朝阳区基于大数据的教研研讨会,2016年3月。
4.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混合教研》,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举办的混合教研活动,2015年12月18日。
5.《课堂观察数据分析》,中央电教馆举办的“基于融合理念 创新课堂教学”混合研训活动(汉中),2015年10月15-16日。
6. 《彰显区域教育信息化价值的战略思考》,徐州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5.1。
7. 《新加坡的终身教育体系及其启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4.12。
8. Use Digital Campus to Facilitate Learning,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Life in China,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2013.11.
9. 《网络教育学院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心(R&D Center for Knowledge Engineering),2010.10。
10. 《转型期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分论坛(ETIF2009),2009.8。
11. 《教育信息化转型期的思考——兼论新时期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使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心(R&D Center for Knowledge Engineering),2009.3。
12.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分论坛(ETIF2007),2007.10。
公益活动
1. 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与博士研究生同学,多次到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利民学校,进行支教和科学普及活动。
2. 2006年12月至今,一直从事教育技术领域公益性网站——教育技术学科网的建设与研究工作。
参考资料
王运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