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林,1963年生于青岛。1990年毕业于山东省纺织工学院,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水彩画会副会长。
获奖作品
1996年水彩作品《冬之号》入选全国第三届水彩·粉画展览;
1999年水彩作品《十月》入选全国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0年水彩作品《秋语》获全国第五届水彩·粉画展览优秀奖;
2001年水彩作品《崂山》获全国奥康杯——赞美富春江水彩画展览二等奖;
2002年粉画作品《火花》获全国第六届水彩·粉画展览铜奖;
2004年水彩作品《接点》获全国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05年水彩作品《蒙山》获全国第七届水彩·粉画展览优秀奖;
2008年入选中国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
2009年水彩作品《讯息》入选全国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9年水彩作品《接点》入选“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为祖国60华诞献礼。
主要代表作品有:《火花》、《接点》、《蒙山》、《二月雪》、《蒙山小屋》、《讯息》等分别刊登在上海画报出版社《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作品集》、
河南美术出版社《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百年水彩画集》等,部分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美术馆》等专业刊物。
人物介绍
以景为媒,回归自然
前往拜访水彩画家王辉林,就在青大美院他的画室里。画室不大,却布置典雅、考究,映入眼帘的是画具、画材和满屋的画作。身处此间,浓浓的艺术氛围霎时将外界的纷扰隔离了。
智慧的脸庞,睿智的眼神,质朴的笑容,谦虚、平实,如朋友一般。这是王辉林给我的第一印象。联想到有评论说“他是一个为人低调却能用水彩语言征服观众的人”,我想,这些或许应该来自于画家真挚的性格及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吧。
半路出家追求艺术
出生在城阳夏庄的王辉林,与很多知名画家不同的是,幼时的他并没有多少机会接触美术,更没受过系统的教育。 17岁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农业银行做职员,从事着一个与美术无甚关联的行业。或许,宿命使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沧口文化馆接触到学习绘画的机会,便被深深吸引,此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文化馆学画画,一发而不可收。
出于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在银行工作六年之后,王辉林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考入当时的青岛纺织学院。他在纺院始修实用美术专业,接受正规的学习,后来更是在水彩画家王绍波的引导下,从事水彩画的创作。
半路出家,没能阻碍王辉林成长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艺术创作多年,其作品屡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并被收藏,得到业内同行认可。由最初的名不见经传,一路走到今天,王辉林已名闻岛城画界。
潜心修艺百炼成钢
成功者用强大的力量和魅力征服着世界,但人们很难知道,他们用什么样的代价,去换来了闪亮的人生。王辉林成功的背后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在绘画创作上,王辉林曾深深地困惑过:现实的残酷总与愿望的美好相去甚远,画了多年都没有自己满意的作品,更因求突破,创作的作品不能得到大家认可。最苦闷的时候王辉林一度放弃了绘画。
也许是王绍波那句话在关键时刻给了他帮助,他开导王辉林:做艺术遇到瓶颈、困难,再正常不过了。坚持一直画下去,你就走出来了!王辉林重拾信心,潜下心来做学问。为了画好树,他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观察四季中的变化,细心地留意树形、色彩,琢磨不同光线下树的光影形态,从中找到规律;他研究水彩画与中国画在理念、意念、观念上的相通之处,把国画的抒情、随意、朦胧、以意写形、视觉、肌理等手法,运用在自己的水彩画创作中;他开始琢磨自己的性格,思索自身性格与绘画创作的关系;他观摩大量绘画作品,总结不同画家在绘画创作上的得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理顺了理论方面的东西,从瓶颈中走出来,艺术创作取得飞速突破。
回首往事,王辉林百感交集,不由感慨:“自己成绩的获得,离不开王绍波的帮助,离不开青岛水彩圈子务实团结的艺术氛围。 ”而其关注自身的艺术感受、对绘画平实执着的钻研态度、不断探索突破的艺术精神给后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纯朴真情由心而发
追溯王辉林的艺术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在他的创作中始终都渗透一种追寻美的纯朴真情,而这种纯朴与真情是逐渐地、自然地从心灵的底层逾越于画面纸端。
王辉林的水彩作品多以风景为主。在他看来:“风景画里始终有一种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然之美。它感动了自己,必须要把这一切美好事物统统画到画里去,把它表现出来感动别人。而且风景画的创作比人物画、静物画,更多一些随意性,在风景画中画家可以随意支配,能更加生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更适合自由发挥。 ”
从事艺术创作多年,王辉林深有感触:画家必须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用心灵去感悟自然,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要不断沿着自己追求的艺术思想观点去探索、创作,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展示给人们,这才是画家的根本。抄袭、照搬,闭门造车,甚至胡涂乱抹,这样的作品既无美感,也没有艺术感染力,在艺术上是没有出路的。他认同中国画“把自己画进去”的情调与意境,提升了冷静的、照像式的写生,不仅仅把自然作为媒体,而在艺术表现中加深思想的内涵,发散作者的独特感受。
温暖的阳光照着古旧的山居,那斑斑驳驳的墙面、门扉就笼罩在一团金色的光辉里。村庄宁静,树木葳蕤,枝头的鸟儿似乎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发出了悦耳的鸣叫……这是王辉林眼中和笔下的大自然,也是他一生为之追寻的创作表现。
心存忧患力拓新路
中国的水彩画是一个发展中的画种,成规模、高水平的画家群体尚未形成,能载入史册的精品力作也有欠缺,与其他姐妹绘画艺术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有待艺术家们持续艰苦的努力。有识之士认为,要发展中国水彩,必须要走民族的道路。
素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王辉林,从艺之初便把“继承中国的彩墨传统,创造中国式水彩画”,作为须臾不懈的目标。为此,他一直在研究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相通之处,拓宽水彩画创作新路。他力求揭示艺术形式的真正内涵,使“画”“意”与形式美结合起来,将中国画的“精神”融入到水彩画创新和发展上去。他呼唤水彩突破,不断地比较,甚至推翻以前的绘画语言,重新组合,不断追求对水彩新的理解。
王辉林不奢望功名与利禄,读书、育人,闲时作画,这些由心而发的纯朴之作必定不同寻常。(赵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