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晋(1561年-1653年),字荩臣,又字子进,号康宇,自称好生居士、明农隐士、群芳主人等。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明代园艺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人、官吏,旁通医学。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授
中书舍人。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考选,升任
翰林、
御史等职。时值
魏忠贤阉党之祸炽盛,他与兄
王象乾都是
东林党人,阉党力图拉拢他二人入伙,遭拒绝,遂触怒阉党,被迫辞职回乡。数年后复职,历受河南
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等职。
自1607年至1627年的20年间,王象晋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经营农业。他特别热爱种植花卉、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专门开辟了一块园地,自己动手,督率佣仆培育花木,试种农作物。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王象晋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又从古代农书中汲取了不少宝贵资料,在此基础上,他用10多年的时间编撰了一部28卷40余万字的农业重要著作《群芳谱》。
晚年优游林下,平时留心医药,从事园艺和医药研究,经常收集所见到的各种验方,日久成帙。间或以之授人,用之多验,久之遂通医药,对药物性能颇有了解。论男女气血之异而分别用
川芎或
熟地。《群芳谱》按照12谱分类,药居一类,对药性的种植、修治、制用、辨讹、服食等,均有所论述,对祖国医药学有一定贡献。
《群芳谱》,全名《
二如亭群芳谱》。它是汇集16世纪以前的古代农学大成,其内容相当广泛,论述颇为周详。书内按天、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岁、花、卉、鹤鱼等12个谱分类,并且对每一种植物都详叙形态特征、栽培、利用、典故和艺文,这是其他农书所不及的。王象晋特别重视对粮食作物的研究和记载,对研究的成果还身体力行,大力推广。万历中
甘薯自国外传入福建不久,王象晋获悉后即多方设法引入栽培、试验。经过几年反复观察实践,认为可以大面积推广。于是,他将自己试种的经验公开出来。如,种甘薯的最佳土壤、管理方法以及留种、育苗、繁殖技术、储藏应注意的事项等,《群芳谱》都做了详尽的记载。
在果树种植方面,王象晋从实践中认识到,“地不厌高,土肥为上。锄不厌数,土松为良。”而在果树繁育方面,明确提出嫁接可以改良品质,引起
定向变异,可以培育新品种。他在《群芳谱》中记载了6种接博方法:身接、
根接、皮接、
枝接、靥接、搭接。对上述6种接博法该书还做了详细说明。
《群芳谱》在各分谱的首端,均写有分谱的“小序”,旨在简介该谱的概貌。接着是“首简”,概括本谱的要点,包含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书中每一植物项下大都记述有艺植(包括栽培、管理、留种、加工、制用等措施),系参考前人的著述并结合个人经验写成的,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