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莲
睡莲科王莲属植物
王莲(学名:Victoria amazonica (Poepp.) Sowerby):睡莲科、王莲属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浮叶草本植物。有直立的根状短茎和发达的不定须根,白色。初生叶呈针状,6-10片叶呈椭圆形至圆形,11片叶后叶缘上翘呈盘状,叶面绿色略带微红,有皱褶,背面紫红色,具刺,叶脉为放射网状。花单生,常伸出水面开放,花大且美,第一天白色,有白兰花香气,第二天花瓣变为淡红色至深红色。花果期7-9月。
植物学史
命名
该物种的属名“Victoria”是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年)的名字命名;物种的拉丁名称“Amazonian”表示该植物自然生长的地理区域即亚马逊流域,彰显原产地。中文标准名称曾经是“亚马逊王莲”,2019年《植物智》网站上线,正式更名为“王莲”,而将“亚马逊王莲”定为俗名。
亚马逊睡莲是由爱德华·弗里德里希·波皮格(Eduard Friedrich Poeppig)在秘鲁发现的,因为他认为它与属于芡属(Euryale)的东亚睡莲有关,他于1836年将其命名为“Euryale amazonica”。
王莲的历史记录始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植物学家。1837年10月,维多利亚女王登基的第一年,由英国政府雇佣的罗伯特·肖伯格(Robert Schomburgk)在南美洲的一个新的英国殖民地英属圭亚那发现了王莲(Victoria amazonica)。这种植物被描述为每小时生长2.5厘米,其花周长为30厘米。它被约翰·林德利(John Lindley)鉴定为一个新的属,以新登基的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为维多利亚王莲(Victoria Regia)。它是新君主制的象征,英帝国的雄伟统治着世界各地的许多领域。在维多利亚时代,蒸汽和铁路占主导地位,培育这种花的追求吸引了大英帝国全境和世界。
即使在那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新发现植物的第一个物种名称优先于后来的名称。因此,第一个物种加词“amazonica”于1850年由詹姆斯·索尔比(James Sowerby)转移到“Victoria”(王莲属);因此,亚马逊睡莲的正确名称是“Victoria amazonica (Poepp.) J. C. Sowerby”。感谢波皮格发现了该物种,感谢詹姆斯·索尔比将名称转移到当前接受的属。
詹姆斯·索尔比在1850年承认了爱德华·普皮格的描述,并使用了种加词拉丁名“amazonica”(亚马逊)。然而,林德利拒绝了这个新名字。在1837年9月出版的《雅典娜》中,肖伯格的描述中的拼法被称为维多利亚王莲(Victoria Regina)。尽管伦敦植物学会(Botanical Society of London)采纳了这个拼法作为该物种的新标志,但林德利的拼法是19世纪才通用的。在20世纪,“Victoria amazonica”(亚马逊王莲)的名字广为流传。
分类
王莲属于睡莲科、王莲属。1837年10月,该物种由约翰·林德利(Lindley)根据罗伯特·肖伯格从英属圭亚那带回的这种植物的标本,首次发表了对该属的描述。林德利给这种植物起了植物学名称“Victoria Regia”。而早在1832年,爱德华·普皮格(Eduard Poeppig)将该物种归类为“Euryale amazonica”,并描述了与芡实(Euryale ferox)的相似性。
种植
林德利收到了保存下来的植物及其花的标本后,出版了一本由25页组成的独家对开本,其中包括1837年他的王莲的作品。王莲的故事吸引了科学界和公众。这种植物的外形和睡莲有几分相似,但它的叶片浑圆、硕大,直径可达到两米以上,而且负重能力惊人。
多年来,人们曾多次尝试将王莲的种子带回英国,并将其带到克佑区(Kew伦敦西部;英国皇家植物园所在地),希望能将它培育成一种开花的睡莲。1846-1848年,人们使用了不同的包装种子的旅行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些种子是四批货物中的第一批,是在清洁的水中运输的,并于1849年2月运抵。到3月底,英国皇家植物园已经有了6株植物,到了夏天,它们已经拥有了50株。但第一朵在英国开花的王莲是在查茨沃斯庄园,园丁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为养植这些王莲,在大温室里建造了一个加热水箱。1849年11月,在这里,它们终于开花了,第一朵花被送给了同名的维多利亚女王。第二年,也就是1850年6月,英国皇家植物园的王莲第一次开花了,并一直持续到那年的圣诞节。
拓展
英国皇家美术馆馆长威廉·胡克爵士(Sir William Hooker)是几位对王莲有兴趣的作家之一。1847年,他将柯蒂斯(Curtis)当年的《植物学》杂志的第一期全部献给了这种植物,1851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王莲石版画》的小书,展示了王莲开花的所有阶段,并提供了最权威的王莲历史。
形态特征
王莲是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浮叶草本植物。根状茎直立块状,具粗壮发达的不定根,白色,质地软而脆。
叶片
初生叶呈针状,2-3片叶呈矛状,4-5片叶呈戟形,6-10片叶呈椭圆形至圆形,11片叶后叶缘上翘呈盘状,直立,高7-10厘米;叶面绿色略带微红,有皱褶,无刺;背面紫红色,具刺,叶脉为突起的放射网状,脉上具2-3厘米长的锐刺;叶子浮于水面,叶直径1-3米。叶柄绿色,密被粗刺,叶梗长1-3米。叶片伸展开的覆盖面约达6-10平方米。叶盘具有数十千克的负重能力,并且能够长期保持展开的状态,这些特征是与其内部的构造有着紧密的关系。紧密的关系。在其叶片和叶脉中,有着许多充满气体的空腔,能够大大增加叶片的浮力。在叶片的背面,一条条粗壮的、交错隆起的叶脉,如同相互拼插的木板,形成了一个个方形的小盒。这种结构能够有效保持叶面的稳定性,使叶子保持舒展。
叶子漂浮在水面上,边缘向上弯曲至5-15厘米的高度,以防止水流到其表面的顶部。同时,边缘向上的曲线带有一两个小缝隙,可以让雨水从表面排出。凸起的边缘还可以防止叶子重叠。叶子、茎和花蕾的下面覆盖着锋利的刺,可以作为一层保护层来抵御鱼类和动物。叶子漂浮在水面上,由充满空气的空心肋网状结构支撑,从而为叶子提供额外的浮力。
花朵
夏季开花,花单生,常伸出水面开放,花大且美。萼片4片,卵状三角形,绿褐色,外面全被刺;花瓣多数,倒卵形,长10-22厘米,第一天白色,有白兰花香气,第二天花瓣变为淡红色至深红色。壮观的花朵相对短暂,仅持续48小时左右。雄蕊多数,花丝扁平,长8-10毫米;子房下位密被粗刺。
果实
浆果球形,果实肉质,不开裂(成熟时不自行裂开),绿色,球形,布满刺,内含200-300粒种子;种子径5.5-6毫米,褐色,具环状(周围为肉质包膜)完全或部分到种子,海绵状存在空气的地方允许它漂浮,因此分散,直到它溶解,用水浸渍自身,使其沉降在底部。花果期7-9月(在温室可延续至12月)。
生长环境
该物种原产于南美洲,自然存在于湖泊、池塘、河岸低处、平静或河流缓慢流动的水域。王莲要求在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如幼苗期需要12小时以上的光照。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5-35℃,对水温十分敏感,以21-24℃最为适宜,生长迅速,3-5天出现新叶1片,当水温略高于气温时,对该物种生长更为有利。王莲作为典型的热带植物,耐寒力极差,气温下降到20℃时,生长停滞;气温下降到14℃左右时有冷害,气温下降到8℃左右,受寒死亡。
分布范围
原产地:玻利维亚、巴西北部和中西部、哥伦比亚、圭亚那和秘鲁。
引入:孟加拉和越南。
在中国,1958年中科院北京植物园首次引种在温室内栽培并开花,之后王莲在南京、北京、上海、郑州、广州等多处植物园栽培。
生长习性
王莲是多年生植物。这意味着它全年都在生长。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它会开出一朵花,在晚上开始绽放。在第一个晚上,王莲的花是白色的,并散发出水果味——这种气味会吸引负责授粉的甲虫。第二天中午,花朵闭合,甲虫被困在里面。然后植物将开始产生花粉,将甲虫包裹在花中。第二天晚上,花朵再次开放,但这次是一朵没有香味的粉红色花朵。现在涂满花粉的甲虫飞到另一朵盛开的白花上并为它授粉。
花朵呈现早熟现象,柱头,花的雌性部分,第一晚接受花粉,而第二晚释放花粉,这阻止了自花受精,有利于杂交。传粉者是甲虫,特别是金龟子和犀金龟,它们被花瓣的白色、高温和强烈的气味所吸引。花内的高温,比环境温度高出10℃,花瓣的颜色、气味和丰富的含糖物质,使传粉者在花内停留很长时间。当第一个夜晚结束时,花朵关闭了。第二天,当柱头变暗时,它不再接受,而成熟的花粉被释放,这个阶段的花对传粉者来说不是更开胃,因为花瓣的颜色是粉红色的,没有热量和食物,花一开,它就满身花粉飞向另一朵白色花瓣刚刚开放的花,为它授粉。
图注:
A.第二天的花(展开的花瓣直径约25-30厘米),内部花瓣的颜色开始从白色变为红色。
B.第一晚花,闭合的白色花瓣,处于雌蕊阶段,被它的授粉甲虫“硬壳蛀犀金龟”(Cyclocephala hardyi)接近。
C.展示授粉室和一只甲虫的花朵横切面。
D.带红色的第二晚花,花瓣展开,处于雄蕊阶段。沾满花粉粒的甲虫正从授粉室中出来;一些甲虫在飞走之前正在交配。
繁殖方法
该物种几乎完全通过种子繁殖,很少通过分株繁殖,必须保持湿润或在水中,直到种植,以免失去发芽能力。为促进15-30天发芽,必须将种子轻轻搅打并放入30-32℃的水中;必须将幼苗放在加热的容器中,覆盖0.3-1米厚的水,置于富含有机物质的粘土基质中,大约7个月后即可开花。
在生长季节结束时收集种子,并将其放置在阴凉、避光的地方,直到种皮变成棕黑色。然后将它们放入7摄氏度的蒸馏水中,直到二月初,然后将种子移到潮湿的沙子中发芽。到4月,幼苗长出嫩叶,5月底,幼苗被转移到室外温水池中,温度接近它们的原生栖息地。叶子以每24小时10-60厘米的惊人速度生长,到夏末,植物已盛开。
栽培技术
定植
引进王莲种苗的叶片直径最好在20厘米以上。拥有较大叶片的种苗光合作用能强,能快速适应新环境,从而缩短缓苗过程,尽快成苗。一般5月下旬,气温达25℃左右,即可进行定植。王莲的小苗长至3-5片戟状叶,或出现一片浮叶时即可直接定植于室内的观赏池中;为了景观的效果,也可在室外池中进行定植,当其浮叶长至5-6片,直径达1米左右,再移入温室内的观赏池。观赏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池深1.3米;种植池面积:直径2.2米,高0.66米。定植前,先清理观赏池,并用王酮进行消毒,保证池内清洁,无病菌繁殖。
基质
以肥沃的塘泥为主,每个种植池加20千克左右鸡屎肥和10千克花生麸肥作为基肥;再加用于土壤消毒的呋喃丹2-3千克,为防止呋喃丹遇水马上融化,可用稀泥将其包裹住做成泥球,放入池中。
栽种
在种植池中心挖一个较王莲种植盆的高深一些的泥坑,将王莲根系与原有泥土一起从盆中取出,直接放入泥坑,并用较细的塘泥填平坑面,不可埋没生长点。养护首先要控制水深。刚引种过来的叶片直径20厘米左右的王莲,栽植地水深要控制在25-30厘米之间。当叶片直径达到40厘米时,开始慢慢增加水的深度,最多不超过60厘米。
水质
自来水或者山泉水,刚好没过种植池即可。水温在28℃-30℃,直接用水温加热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热量:40千瓦,即能保证水的循环流动,又能根据水温的变化感应,确保加温。水的温度不能低于25℃,否则将对王莲生长产生影响。另外,刚引进的种苗,叶片背面有可能携带虫害,于定植地的水中加入少量杀菌剂如敌敌畏等,可起到良好效果。
光照
在100平方米的池边安装9个400瓦的钠灯,从八月份开始室内补光,根据气温和光照的变化,调节补光时间如下:11月下旬,室外的平均气温已经下降到19.8℃,最低9.1℃,露地栽培的王莲已经枯萎退冬,而室内经过加温补光措施的王莲生长良好,叶茂花繁,生长更为迅速。
施肥
王莲的栽植台必须有1立方米,土壤肥沃,栽前施足基肥。幼苗定植后逐步加深水面,7-9月叶片生长旺盛期,追肥1-2次,并不断去除老叶,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使水面上保持8-9片完好叶。11月初叶片枯萎死亡,采用贮藏室内越冬。要讲究少量多次,勤施少施。在定植初期,可以施用农家肥,如饼肥等有机肥。经过一段时间,苗木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再追施复合肥。
修剪
修剪是王莲生长前的一道工序。因为它的枝叶比较大,如果长得太密,就没有透光率。容易出现病斑,剪掉一些疯长的枝叶,可以保证其正常观赏。
容器
王莲种苗长到叶片直径40厘米时,要及时更换栽培容器,容器口径最少60厘米,越大越对其生长越有利。此时,也可将王莲移到水塘中生长。
病虫防治
王莲的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和蚜虫。斜纹夜蛾的防治可用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喷洒。而蚜虫则用50%来蚜松乳油1000倍液喷洒防治。王莲幼苗定植期要预防鱼类啃食。
主要价值
观赏
王莲已是现代园林水景中必不可少的观赏植物,又能净化水体,在园林水景中成为水生花卉之王。也是城市花卉展览中必备的珍贵花卉,具很有高的观赏价值。若与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搭配布置,将形成一个完美、独特的水体景观。大型单株具多个叶盘,孤植于小水体效果好。在大型水体多株形成群体,气势恢弘。
王莲是一种珍贵的观赏植物,因其巨大的圆形叶子而种植。叶大型,形态奇特,花大,观赏性佳,一株可绿化水体上百平方米,是水景绿化不可或缺的观叶植物,多用于公园、风景区的水体栽培,也常与睡莲、荷花等配植,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食用
种子大小如莲子,富含淀粉的根茎和种子可食用。
文化
1966年,圭亚那从英属殖民地独立时,王莲被采纳为圭亚那的国花,并被描绘在纹章上。
著名的王莲越来越受欢迎。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王莲独特的形状,用它来装饰和塑造壁炉架、枝形吊灯和许多其他家用配件。据说,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上,王莲启发了水晶宫的设计。邱园的一株巨型王莲被送给建筑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王莲的叶子激发了他设计水晶宫的灵感,这座水晶宫是为举办1851年的伟大展览而建造的。王莲的加入,加上新的从城市乘坐的舒适的公共汽车和人们对新鲜空气的渴望,意味着1851年进入英国克佑区的人数增加到240000人;这是从1844年的15000名游客每年显著增加。
相关知识
王莲的叶子非常大,理论上一个孩子可以坐在上面。然而,实际上,叶子的强度和浮力都不足以支撑孩子漂浮在水面上时的体重。为了拍摄照片,一些摄影爱好者会在水下为植物搭建一个支撑架,然后再将孩子放在上面进行表演。另一方面,有人看到小凯门鳄在巨型睡莲的叶子上平静停留。
参考资料
Victoria amazonica.monaconatureencyclopedia.
Victoria amazonica (Poepp.) Klotzsch.Kew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邱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7:13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