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文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西安反袁十八烈士之一
王绍文(1890~1916),名鸿遇。陕西长安人。陕西高等学堂毕业。民国初曾任国民党秦支部干事,后弃职归乡教书,并主持平民会会务。1915年冬,与长安康毅如,蓝田李养初,咸阳郭英夫,乾县吴希真,兴平南南轩、李桂森,华县李秋轩,渭南白雨亭、郭中村,临潼焦林,泾阳薛西轩,周至熊子耀,淳化吴鹏等革命党人在西安秘密集会,商讨驱逐陆建章、讨伐袁世凯的活动,后因事泄于1916年春被捕。临刑时敌人让其下跪,王怒斥道:“老子为国为民,给谁下跪!”终直立不屈,英勇就义。后胡景翼等数十人为其立碑。
人物简介
王绍文(1890~1916) 名弘虞。陕西长安人。陕西高等学堂毕业。民国初曾任国民党秦支部干事,后弃职归乡教书,并主持平民会会务。1915年冬,与长安康毅如,蓝田李养初,咸阳郭英夫,乾县吴希真,兴平南南轩、李桂森,华县李秋轩,渭南白雨亭、郭中村,临潼焦林,泾阳薛西轩,周至熊子耀,淳化吴鹏等革命党人在西安秘密集会,商讨驱逐陆建章、讨伐袁世凯的活动,后因事泄于1916年春被捕。临刑时敌人让其下跪,王怒斥道:“老子为国为民,给谁下跪!”终直立不屈,英勇就义。后胡景翼等数十人为其立碑。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绍文,名鸿遇,又作鸿豫、弘虞,以字绍文行世,陕西长安县(今西安市雁塔区双水磨村)人。生于1890年12月18日。其父王举材因经营交通运输业成为在西安城颇有名望的巨富。王绍文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毕业于陕西高等学堂。少年时代的王绍文体貌清瘦弱小,沉稳坚毅,识大体有主见,擅长谋断,自己生活俭朴,但帮助他人从不吝惜钱财。对传统教育中的“章句”之学不屑一顾,崇拜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同学以其与秦汉时期辅佐刘邦得天下的张良(子房)相比,誉为“小子房”。
王绍文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政府走向没落的时期,为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同盟会,组织反清运动。受孙中山的影响,在日本留学的陕籍学生井勿幕等人参加了同盟会。1906年春,井勿幕在陕西三原县成立陕西同盟会,发展革命力量。年仅十七八岁的王绍文加入同盟会,成为陕西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也是最年少的同盟会会员(《王烈士绍文墓表》)。加入同盟会之后,王绍文主要做同盟会的会务工作,不仅积极参加同盟会在陕西的革命活动,而且变卖家中的房产、土地为陕西同盟会筹集活动经费。王绍文做人十分低调。陕西独立后,革命党人中“人人自诩革命功,烈士(指王绍文)独不言,亦无知者”。许多人宣扬自己在革命中的功劳,唯独王绍文不说自己为革命做过什么,故他所做过的事情没有几个人知道。
1912年6月,同盟会陕西分会改为国民党秦支部,王绍文任文事科干事。
反袁革命
袁世凯掌握国政后,打击迫害革命党人,王绍文以密友、同盟会员吴希真创办的平民共济会为活动据点,秘密联络各方志士反对袁世凯的统治,还与吴希真探讨社会主义学说及未来世界的进化道路。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陕西革命党人密谋响应,王绍文认为,陕西与南方革命军相距遥远,情况不明,不可仓促起义,应先派人赴南方联络,搞清实况再行动,吴希真深表赞同并赴南方联络。“二次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政权大肆镇压革命党人,平民共济会被查封。1914年春,“二次革命”时积极奔走组织反袁斗争的邹子良、马开臣,被陕西都督张凤翊奉袁世凯命令在西安枪杀,王绍文非常悲愤且数次面临危险。友人担忧王的安全,劝其离开西安,王毫不畏惧,留在西安坚持斗争。同年4月革命党人吴青纯利用白朗起义军进入陕西的机会在白水县起义,王绍文联络革命党人密谋响应,但起义很快失败,吴青纯入狱。王绍文与吴青纯并不熟悉,却冒着风险多次给吴馈赠金钱且不愿人知。
1914年6月,袁世凯的亲信陆建章取代张凤猢督陕,更加残酷地镇压革命党人,王绍文又积极投入反袁逐陆斗争。1915年春,王变卖家产在西安东关创办三育学校,培养革命力量;又与杜守信、张渊、李岐山、景梅九、张子宜、王祥生等革命党人筹备枪支,组织武装力量,准备起义。同年12月,蔡锷、李烈钧等领导护国军在云南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陕西民党人士康毅如、王绍文、马青苑等积极响应,秘密组织陕西四路讨袁军,推举康毅如为临时总司令,吴希真为西路军总司令,李养初为东路军总司令,李秋轩为南路军总司令,王绍文为中路军负责人,决定1916年2月2日起义,先由兴平、咸阳、礼泉起兵,西安随即响应,推景梅九起草讨袁檄文。
正当革命党人加紧准备之时,不料消息走漏,原先已联系参加起义的西安镖局张怀芳被陆建章的副官长迟承九收买叛变,向陕西当局供出起义详细计划。陆建章当即下令严加戒备,缉捕革命党人。王绍文、胡德明等人随即被捕。西安方面起义又由杜守信负责,起义时间两次被迫推迟,嗣后杜守信等人亦被捕。王绍文在狱中遭受酷刑折磨,被拷打得体无完肤,又被断食断水,始终坚贞不屈。
英勇就义
1914年3月18日,王绍文、胡德明、杜守信等人在西安北门外被处死,史称“陕西讨袁军十八烈士”。赴刑场途中,王绍文仰天大呼:“吾今日后乃得出苦海矣。顾谁复拯吾民出水火者,我死矣,愿吾同志勿忘斯言,则吾虽死犹生。”行刑时,执行者令其跪下,王愤怒痛斥:“老子为国为民,给谁下跪!”直立不屈,英勇就义,观看者纷纷流泪。
王绍文被杀害后,其兄王华与义士袁紫霄收其骸骨,葬于老家双水磨村。袁世凯死后,民党人士胡景翼、刘允丞、张义安、马青苑等二十八人为其立碑,以彰忠烈;于右任亲往墓地吊唁;李桐轩题词“是心不死”,郭希仁题词“以身殉道”,于鹤九题词“时穷见节义”,王祥生题词“虽死犹生”,对王绍文的高风亮节和壮烈牺牲予以高度评价。
缅怀纪念
2020年,西安市民政局对31条新建道路正式予以命名并对外发布使用。其中,东起丈八北路,西至化龙三路,长约2100米,宽20米的一条道路途经双水磨村。为缅怀和纪念先烈,经征求王绍文烈士遗属意愿后,西安市民政局将该路命名为绍文路。
相关事件
2019年3月,因地产开发建设,王绍文墓所在地被征用,其遗骸被家属取出安置在该项目工地围墙下。此后,就王绍文遗骸安置问题,王绍文家属与开发商进行了数年沟通协商。
2024年11月4日,王绍文的曾孙告诉记者,当天家属与开发商签订调解协议,就王绍文遗骸安置、家属补偿等达成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反袁十八烈士-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2018-03-28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18:16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