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厚,1942年生.浙江
杭州人。1983年被评为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师.1991年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曾任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辽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辽宁舞台美术家协会会长。曾获
文华奖、星光奖、金狮奖、中国舞美学会奖等十四次国家级奖励。曾担任十余次大型演出活动的总策划。其代表作先后在布拉格、东京、巴黎、台北、布鲁塞尔等地参加国际大展和学术研讨会。
人物信息
能编能导的舞美师
上世纪60年代,王纪厚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从事舞美艺术40年,九次获得国家级大奖,三次破格晋级,全国舞美界第一个国务院津贴获得者。
“我是学绘画的,但是没有一辈子做个画匠,而是把自己喜欢的绘画融入舞台,融入生活,这是最值得庆幸的。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还能作出点成绩,这辈子就很值。”王纪厚的艺术生涯十分多彩,除了舞美外,还做过编剧、导演,著名的童话剧《人参娃娃》便由他编剧、设计、绘景,当年国家文化部搞调演,《人参娃娃》获得八项大奖。
“九·一八”一举成名
上世纪80年代,沈阳筹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万多平方米的展馆空空荡荡,只有几十件文物,有关领导和文博专家研究了很久,一筹莫展。当时全国著名的博物馆陈列专家费饮生建议搞场景展览,以弥补展品数量的不足。做场景,有人推荐了当时在话剧界颇有名气的王纪厚。
博物馆搞场景,没有先例,没有借鉴,王纪厚通读了大量史料,设计了14个场景草图,拿到“九一八”筹备办,得到一致通过。可是做出来的以后,博物馆界专家确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理由是:脱离史实、离群众生活太远。以至于当年国家评选艺术精品工程时,“九一八”落选了。
可是,“九一八”的影响力却不胫而走,后来许多博物馆的展陈都用场景的方式,而且都争着请王纪厚去做,博物馆场景仍是一种较受推崇的展览手段。许多当年对“九一八”投了反对票的专家,回忆起来还后悔当年冤枉了“九一八”。
绝不重复别人和自己
王纪厚因“九一八”在博物馆界一举成名,全国各地的人都来找他,一次,王纪厚接到清华大学洪教授打来的电话,他们并不认识,洪教授约王纪厚到北京谈谈合作,此后两人一直合作至今,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唐山地震纪念馆、南昌建军纪念馆……。“酒香不怕巷子深”,王纪厚的实力靠口碑相传越传越远,公司也没有揽活的业务员,都是别人来找他,忙不过来。 “绝不重复别人和自己”是王纪厚的座右铭,干工程绝不应付,每年只做两三个精品。其中瑷珲历史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获得了国家十大精品工程称号。
几十万元学做硅胶像
沈阳金融博物馆开馆了,进入序厅,许多人惊讶得瞠目结舌,几十个人物硅胶像复制了当年边业银行交易的生动场景,人物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这也是王纪厚的力作。此次世遗会的场景,也运用了大量的人物硅胶像,效果足以乱真,为静态的世界遗产场景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硅胶像是一种超写实雕塑,以前国内只有一两家企业做,价格特别贵,我一直想自己制作硅胶蜡像,可是没人肯教。”后来,王纪厚认识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假肢厂厂长,此人来沈开会期间,王纪厚多次拜访,厂长终于被打动,决定将秘方交给王纪厚,不过,他要王纪厚承诺,不用该技术生产假肢,王纪厚答应了,并支付了几十万元的“学费”,这对于初创公司的王纪厚来说是一笔“天价”交易。
博览群书与手绘图画
虽然时下流行电脑制图,可王纪厚却执著地坚持手绘效果图。他之所以没有当画家,还因为他喜欢集体创作,大家在一起碰撞可以产生更高的智慧,学到了许多自己学不到的东西。
“艺术最怕吃老本,最怕脱离了年轻和时尚,做了这么多文博展馆,我一直在充电,最大的投资也都花在了购买文博资料上和提高艺术修养方面。也许我的成功就在于我在这方面能胜出一点点。”为了提高修养,王纪厚七次到欧洲学习,认真研究了几十个博物馆。每一次接到新的项目,王纪厚都忘掉所有的经验,从零开始探索。设计大庆历史博物馆时,他把《中国石油通史》读了四遍。这次接到世遗会设计任务,按要求十几天后就得拿出设计草图,他花了五千多元钱买来有关世界遗产的书籍,夜以继日地钻研苦读,遇到不同版本不同说法还得反复琢磨认定。
观众看热闹就是失败
世遗会展馆是用3个月时间完成的,王老师说难度相当大,为了赶工期,他自己的公司做一号馆,外包了一家公司做二号馆。6月9日开馆,到6日还没完成,最后的一段日子,700多人“海陆空”同时“作战”,展板、模型、电视、消防、空调一起做,也不知道会做成啥样,工人累得连脚手架都爬不动了。王纪厚每天盯在现场,经常彻夜不离,心脏病犯了几次,组委会负责人硬是把他撵走了。他反复设想观众会给他这次的作品怎样的评价,没到开幕,心里一直没底,而且头一次觉得没底,因为他是跟观众同时看见世遗馆全貌的。“开幕后,如果观众到展馆里被某个亮点、热闹所吸引,而没有被世界遗产的整体魅力所震撼,那我的设计就是失败的。”
时间短、没有展品、内容庞杂,设计施工面临重重困难。在世遗馆的设计上,王纪厚遵循“历史不可复制,但风情可以再造”的理念,坚决摒弃缩微模型、图片展览等模式,而是集中了自己40多年的积累,通过场景设计,同时结合图片、声、光、电、投影、沙盘模型等手段来展示世界各国遗产。他认为对展览最大的补充就是球幕电影的利用,连日的展览证明,观众对球幕电影评价非常高,连呼“精彩”“太棒了”。
希望世遗馆永远存在
面对如潮的好评,王纪厚却说:“本来害怕世遗馆这个‘孩子’不足月,没想到足月顺产,‘孩子’还挺漂亮,面对领导、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我觉得很受鼓舞。感谢沈阳市所有关心和支持世遗会的领导,他们敢于把任务全权交给我,中间只有支持,没有任何干涉和反对。是他们的气魄和信任,使得我能够全身心地释放了自己的艺术激情。我还要感谢我的团队,是他们敢打敢拼的精神使我如期地完成了任务,这是令我感动的一伙人。”王纪厚说今后恐怕难以再有这样的机遇了。
世遗会如期开幕了,但是由于时间紧,王纪厚最初的许多设想最终没有实现,艺术效果必须向工期妥协。他希望沈阳世遗馆永远存在下去,如果需要,他会把其中的某些地方做得更美,他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这件难忘的作品。
成就及荣誉
40年来曾担任了70余台舞台演出的大型演出活动的设计师、总设计师、总策划。并在编剧、设计、舞台技术、陈列展示等多专业中1 4次获国家级奖励。9次获省级奖励。先后获得文化大奖单项奖、星光杯单项奖、金狮奖、中国舞美学会年奖等重大奖项。其代表作参加了捷克、日本、丹麦、法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国际展览。并多次被邀请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
主持的博物馆陈列设计又在北京、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地连连中标。其中中国蜡像馆的陈列总体设计、“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的“露营歌”大型场景等作品均获得了国内专家学者及广大观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