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杰
国际水协会会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爱杰,1971年12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际水协会会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主任。
人物经历
1971年12月2日,王爱杰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91年9月—1995年7月,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获得微生物学理学学士学位。
1995年9月—2000年6月,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毕业后获得环境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2005年7月,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2000年10月—2002年8月,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从事市政工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2年9月—12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做环境基因组学访问学者/博士后。
2007年7月—9月,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做访问学者。
2010年,获得“第十五届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1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
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0月,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5年,当选为国际水协会会士;8月—9月,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2018年,当选为中国发明协会会士。
2020年7月,任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主任。
2021年4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爱杰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科技研究,发展了生物过程优化调控理论,形成了系列核心工艺和优化集成技术系统,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引领了低碳水处理与资源化方向的发展。
王爱杰运用环境工程学、系统生物学、电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原理和方法,重点研究:1、资源化主导的低碳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包括生物过程主导的低碳耗、低能耗、低药耗绿色净水技术,污水碳捕集与利用,污水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等;2、水再生处理与生态转化过程风险阻控,包括从“达标水” 到 “生态融合之水”的理论与技术途径,优控污染物深度消减,病原微生物识别、阻控与深度消减,再生水生态风险识别与阻控等;3、城市水生态安全与智慧管控,包括污染水体强化生物修复,水环境污染模拟与预警等。
截至2023年5月,王爱杰已发表SCI收录论文40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240余篇,H因子60。
据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网站数据,王爱杰已申请和授权专利100余件。
截至2022年10月,王爱杰已编制国家标准1部。
据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网站数据,王爱杰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项。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从外形上看,1米74的身高和温婉的气质使得王爱杰更有艺术家范儿。”(《中国青年报》评)
“王爱杰长期工作在工程科技一线,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是守护城市水资源的环保卫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评)
参考资料
王爱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王爱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2 08: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